|
這是10月10日在加沙城拍攝的向以色列發射的火箭彈(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10月17日電/當地時間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對以色列突然發動大規模火箭彈襲擊,以色列隨即做出強硬回擊,對加沙地帶的哈馬斯目標發起代號“鐵劍”的行動。巴以爆發數年來最大規模的武裝衝突。截至當地時間10月13日凌晨,本輪衝突已造成雙方超2800人死亡。巴以衝突陡然升級震驚世界。那麼,哈馬斯為何突襲以色列?巴以矛盾久拖未決的症結究竟在哪裡?敬請關注《國防時空》一南軍事論壇。
記者: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10月7日對以色列發動襲擊,規模和強度前所未有,令人震驚。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突然襲擊中,哈馬斯不僅僅對以色列實施了火箭彈襲擊,還罕見地突破隔離墻,通過海陸空三條線路滲透以色列,武裝人員進入以境內直接攻擊以方人員,俘虜了包括以色列少將在內的100多名以色列人。對此有媒體稱,這是哈馬斯對以色列“十年來最大規模”的一次軍事行動。一南教授,明知兵力懸殊,而且必將遭到強硬報復,哈馬斯為什麼還要對以色列發動突襲行動?
金一南:本輪巴以衝突是自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結束以來,以色列遭到的最大規模襲擊。
哈馬斯為什麼要這麼做?追根溯源,從1948年以色列建國以來,巴以衝突就沒有間斷過。雙方矛盾的核心就是“生存權利”問題,也就是“兩國方案”問題。什麼叫“兩國方案”?通俗來講,就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有權利在巴勒斯坦地區建國,共享首都耶路撒冷。對於這個方案,以色列並不同意,非要獨占耶路撒冷。而且自2007年哈馬斯控制加沙地帶後,以色列就對其實施了嚴格的封鎖和制裁,限制其人員和物資流動,削弱其經濟和社會發展,造成了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近年來,雙方矛盾不斷累積,所以這次哈馬斯突襲以色列帶有一種不得已的意味。與“武裝到牙齒”的以軍相比,哈馬斯實力相差懸殊。除了人體炸彈、步兵武器和一些有限的火箭彈,哈馬斯沒有現代化的軍隊,更沒有相應的軍事體系。哈馬斯知道主動襲擊以色列肯定會遭到強力報復,但仍然發動了突襲行動,就是希望通過這次行動引起世人對地區局勢的關注。
襲擊發生後,以色列總理和國防部長相繼發布聲明,稱要徹底打敗哈馬斯,甚至說“要將所有哈馬斯成員趕盡殺絕”。我們毫不懷疑以色列的決心,但是一定要看到一點,就是在當今的國際政治環境下,靠強權和軍事優勢打敗對方,擠壓對方的生存空間,是難以達到目的的,或者說目的的達成將很有限。我不相信,以色列通過這一輪的報復,就能夠徹底地解決巴以矛盾。即便哈馬斯這次遭到很大的損失,而且在遭重創後相當一段時間內無力反擊,但只要以後有機會,它還會想方設法去對付以色列。這就是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反復聲明的,中東和平進程一定不能偏離正確軌道,巴以雙方必須承認並尊重對方的生存權利,“兩國方案”的基礎不能再受到侵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