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31日電/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10月27日發表文章,美國安全政策中心分析師馬婭·卡林分析了一個重大問題:以色列有多少核武器?
文章稱,儘管以色列自建國以來一直堅持奉行核模糊政策,但軍方和業界官員預測,這個猶太國家的武器庫裡至少有90枚核彈頭。由於以色列從未簽署1968年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所以核模糊不違反任何國際標準。
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簽署了這項旨在阻止核武器擴散的里程碑式協議。朝鮮後來在2003年退出了該條約。以色列被不友好的對手包圍,這樣的地區位置最初促使這個新國家在20世紀50年代探索核能力。以色列通過核威懾抵消鄰國合起來的常規優勢。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理由幫助塑造了該國的防禦戰略。
1948年建國後的幾年,以色列首任總理本·古裡安做出了尋求核能力的關鍵決定。歷史學家阿夫納·科恩說:“本·古裡安下定決心啟動核項目是出於戰略直覺和揮之不去的恐懼,而不是深思熟慮的計劃。他認為,如果以色列無法在軍備競賽中與阿拉伯人競爭,就需要核武器作為保障,如果出現極端軍事緊急狀態,也需要將之作為最後的武器。”
以色列和法國最初實施了代號為“傑裡科”的合作項目,1973年生產出了兩級固體燃料的“傑裡科”-1導彈。贖罪日戰爭爆發期間,以色列的常規能力似乎很弱,據說這些導彈處於高度警戒狀態。人們還懷疑此時核武器被裝配到“傑裡科”-1導彈上,以作為最後選擇,但以色列國防軍從未證實過這一點。
以色列的核模糊政策可能與它的對手缺乏核能力有關。以色列的預防性打擊政策被稱為貝京主義(梅納赫姆·貝京,自1977年至1983年擔任以色列總理——本網注),允許以色列國防軍在鄰國尋求獲得核武器時出手干預。以色列去年證實,它在2007年於敘利亞鏟除了一個疑似核反應堆。在幾十年前的1981年,以色列飛機曾摧毀了伊拉克薩達姆·侯賽因政府在巴格達附近的一個在建核反應堆。伊朗正在接近於取得核突破,如果以色列的這個對手確實獲得了核能力,以色列的核模糊政策可能會發生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