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2022年2月對烏克蘭的入侵震動了歐洲領導人,他們意識到面對在自己後院發生的戰爭,他們的軍隊和國防工業準備不足。瑞典國防大臣波爾·榮鬆稱這次事件“粗暴喚醒”了歐洲,不過也讓大多數歐洲國家團結起來支持烏克蘭——在許多歐洲國家看來,烏克蘭類似於俄羅斯和北約之間的緩衝區。
愛沙尼亞高級外交官約納坦·弗謝維約夫在接受烏克蘭媒體採訪時說:“如果西方停止支持烏克蘭,烏克蘭將不復存在,歐洲的安全架構也將不復存在。”
儘管目前歐洲還沒有在支持烏克蘭的問題上達成一致,比如斯洛伐克已表示將停止對基輔的軍事援助,不過僅在17日這天,荷蘭、芬蘭和立陶宛都宣布了對烏克蘭提供新的防務援助。最大一筆援助來自荷蘭政府,它承諾明年將向烏克蘭提供超過21億美元的援助。
俄烏戰事轉向工業戰爭
據西班牙皇家埃爾卡諾研究所網站11月15日報導,烏克蘭戰爭對西方軍事工業的能力提出了考驗。冷戰結束後,對歐洲國家武裝部隊的投入大幅減少,而美國則重質不重量。然而,高強度戰爭重回歐洲土地,導致北約盟國不得不改變其軍事戰略範式,以便能夠支撐其烏克蘭夥伴對抗俄羅斯的戰爭努力。
蘇聯解體後,歐洲國家紛紛決定大幅減少對其武裝部隊的投入,於是其軍火庫和軍用物資生產能力幾十年來大幅減損。在這個問題上,值得一提的是,幾乎所有歐洲國家都沒有遵守北約規定的國防開支最低占比(GDP的2%),許多歐洲國家政府已承諾修正這一問題。
自詡為“世界警察”的頭號大國美國則承擔不起大幅削減國防預算的代價。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其武裝部隊和工業基礎已經為一場像烏克蘭戰爭這樣的戰爭做好了準備。根據戰略決策,華盛頓轉向以技術、精度和質量為導向,而非以數量為導向的軍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