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日本主力火箭面臨服役即過時困境 專家解讀
http://www.CRNTT.com   2024-02-21 10:09:07


 
  就在H3火箭啟動研製計劃的同時,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也開始投入商業化發射。龐之浩表示,“獵鷹9”號借助火箭第一級回收技術,不但大幅降低了發射成本,而且還顯著減少了發射準備時間。尤其是隨著“獵鷹9”號火箭的大批量生產和高頻次發射,其發射成本仍在持續降低。美國《太空》網站稱,雖然“獵鷹9”號火箭的發射報價為6200萬美元,但實際成本低得多,SpaceX公司完全可以憑借低價戰略擠占商業航天發射市場其他對手的份額。龐之浩認為,H3火箭採用的保守技術路線使它很難與“獵鷹9”號火箭展開價格競賽,特別是“獵鷹9”號火箭已經在商業航天發射市場上占有領先優勢的情況下,H3火箭的競爭力非常有限。

  輕火箭發展、重航天器研製

  龐之浩表示,日本航天存在明顯的發展不均衡問題,火箭發展慢、航天器發展快。例如就性能而言,H3火箭採用了先進的大推力液氫液氧發動機,芯級直徑為5.27米,可以根據需要選擇不同數量的助推器,近地軌道最大運力為16.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最大運力為7.9噸,相比H2A火箭有較大提升。但作為對比,中國長征五號大型火箭芯級直徑為5米,比H3略小,但近地軌道運力為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為14噸。這背後體現了中日火箭總體設計的技術和能力差距。日本開發的另一種固體運載火箭“埃普西隆”進展也不順利,2022年10月,“埃普西隆”火箭在第六次發射時因故障被迫自毀;2023年7月,其改進型號“埃普西隆S”火箭的發動機在進行燃燒試驗時又發生爆炸。

  相比事故頻發的運載火箭,日本在航天器研製領域取得了諸多顯著成果。日本為國際空間站研製了內部容積最大的“希望”號實驗艙,通過三次航天飛機任務、耗時半年才完全安裝到位;日本HTV貨運飛船先後8次為國際空間站提供補給,JAXA研製中的新一代貨運飛船具備可返回能力,未來將負責為國際空間站和美國“門戶”月球軌道站運送貨物;日本“隼鳥”號和“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分別於2005年和2019年成功從小行星上采樣,並將樣品送回地球;今年1月25日,日本月球探測器SLIM成功在月球表面實現軟著陸,降落地點位於預定目標地點偏東約55米,實現了“精準降落”的預定目標。此外,日本還研製和發射了對地觀測、通信和導航定位等不同用途的衛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