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3日電/據光明網報導, 3月19日,日本央行宣布結束執行了17年的負利率政策後,日本股市依舊看漲,同時日元匯率持續下跌,與正常情況下的加息邏輯恰好相反。一般來說,加息緊縮流動性,股市會跌;利率提高,資金流入,匯率會升。然而,日本股市特別是日元對美元匯率再度跌破150∶1關口,其背後暗含的是哪一套邏輯?
日元基本面缺乏支撐
日本央行宣布結束負利率政策,時隔17年首次加息,日本金融政策從多年來的“異常”邁出了走向“正常”的第一步。日本媒體分析指出,結束負利率政策後,只是在名義上退出維持了8年的收益率曲線控制(YCC)政策,日本央行還將繼續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環境,不會像美聯儲那樣激進加息。
綜合日媒報導,為了降低加息對市場的刺激和影響,有關結束負利率政策的信息發布釋放出更多利好:繼續承諾購買債券,保持寬鬆;日本央行的加息政策將是漸進式的,而鑒於日本利率仍處於較低區間,此舉對日本股市的上漲預期影響較小。
應該說,日本央行只是終結了負利率將利率升至0~0.1%,所以短期不會有實質性影響。而且日元和美元地位並不對等,日本不可能像美國那樣持續激進加息。對於剛剛走出通縮陰影的日本而言,久病不能用猛藥,而是需要“溫和療愈”。
實際上,日本央行的加息不代表新的周期,日本大規模的貨幣寬鬆環境仍將持續。日本有一個龐大的國債市場,規模達1300萬億日元,差不多是日本GDP的2.5倍。其中超過一半的持有者是日本央行,其餘的持有者主要是日本的金融機構和個人投資者。日本央行表示,如果長期利率迅速上升,可能增加日本政府債券購買金額,進行固定利率購買操作。在收益率快速上升的情況下,日本央行將做出靈活的反應,比如增加日本國債的購買量。由於日本國債市場的規模實在太大,如果貿然大幅加息,很可能導致國債市場崩盤。國債市場是日本現在最大的泡沫,可以說是日本最大的金融風險,所以日本對於加息一直都保持著格外謹慎的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