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2010年代曾有人宣稱激光定向能武器未來將改變軍事格局,但後來卻逐漸被否定。持續的技術挑戰當然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激光和傳感器系統高級研究員羅布·阿夫扎爾博士在2020年接受採訪時表示,如果只是讓功率變得越來越大,就需要更多的電力和更多的熱管理系統。現在,已經實現了這種功率。但想達到更遠的射程,就意味著光束將在大氣中傳播的距離更長,但大氣會扭曲激光束,這讓激光器無法保持瞄准點。
目前已經開發出一種技術,但仍在不斷完善中,這項技術需要測量大氣中的扭曲,然後進行補償,這樣光束才能穿過大氣並緊緊聚焦在目標上。但對於戰鬥機來說,技術中最難的部分是尺寸、重量和功率。戰鬥機的問題是,戰鬥機上沒有多餘空間放置其他東西。顯然,戰鬥機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能夠製造出足夠小、足夠強大的東西來發揮作用。所以,SHiELD項目出現了,但現在,SHiELD項目也卡殼了。
另外,2020年,時任美國國防部負責研究和工程的副部長邁克·格裡芬(Mike Griffin)也提出了類似的問題,同時給導彈防禦局(MDA)潑了冷水,該局一心要證明使用裝備激光武器的無人機在助推階段擊落敵方彈道導彈的可行性。
格裡芬認為在飛機上安裝足夠功率的激光器和飛到可以適當緩解大氣湍流的高度的飛機,這種組合不可能在一個平台上實現。他懷疑能否在飛機上安裝大型激光器,並用它來擊落敵方導彈,即使是在非常近的地方。
導彈防禦局最終選擇放棄發展。這一切都發生在2011年取消該局的機載激光武器計劃之後,該計劃旨在使用改裝的波音747(稱為YAL-1機載激光器)滿足相同的作戰要求,該激光器配備大型複雜的化學激光武器。2019年,格裡芬還宣布擱置一項涉及太空粒子束武器的定向能導彈防禦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