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8日電/英國皇家三軍研究所網站7月4日刊發題為《以色列國防軍在加沙使用人工智能:一個目標錯位的案例》的文章,作者是諾亞·西爾維亞。全文摘編如下:
儘管人工智能(AI)擁有優化和改善軍事目標處理的潛力,但以色列軍方在加沙衝突中對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與其說追求的是精準度,倒不如說是速度。
以色列對加沙的戰爭已持續近9個月,幾乎沒有什麼話題像以色列的目標處理機制——尤其是外界報導的該國對多個人工智能系統的使用——那樣始終存在爭議。在出現有關“福音”系統的最早報導後,筆者就指出這樣的模型在目標處理周期中只能發揮較為有限的作用。不過,後來關於“薰衣草”等模型的報導挑戰了許多先入之見,並引發關於人工智能在以軍決策中所扮演角色的更多擔憂。
在加沙,以色列擁有任何現代戰區中最密集的情報網之一。加沙武裝分子缺乏任何真正意義的防空系統,從而聽任(不管是以色列的還是非以色列的)有人和無人飛機進行幾乎不間斷的監視,獲取大量電子和通信情報。其他情報收集形式包括衛星成像、地面部隊傳遞作戰信息以及來自西方政府的各種情報。結合通過幾十年監視積累的巴勒斯坦數據檔案,以軍擁有在現代戰鬥環境下近乎完美的情報。
一旦準確的數據得到匯集,分析人員將從中尋找可操作的情報。武器設備的衛星圖像、視頻片段中顯示的敵人面孔以及特定無線電信號的位置等,都是可以進行目標創建的情報實例。
在目標得到確認後,它將要麼被添加到一個目標庫中以便進行監視並予以打擊,要麼被沿指揮鏈向上報告以便制訂打擊計劃並獲得批准。打擊實施平台包括發射空對地彈藥的有人和無人駕駛飛機,儘管計劃人員在理想情況下會從多種手段中進行選擇,包括地面火力或使用輕武器的精確定點突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