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技術積累看,在導彈研發方面,儘管歐洲在導彈防禦領域取得一定進展,但攻擊性導彈研製一直進展緩慢。加之歐洲導彈生產商集中在少數幾家公司,導致生產高度壟斷、價格高昂,技術人員培養“青黃不接”趨勢明顯。正因如此,此次發表的文件僅是一份意向書,雖表明了武器開發意願,卻沒有展示更多細節。
從資金保障看,近幾年,歐洲各國國防開支總額雖有明顯增長,但大多直接或間接地用於援助烏克蘭,武器研發和技術升級的投入增幅有限。另外,財政狀況欠佳的歐洲各國,減少民生和公共事業等福利領域投入,已引發民眾普遍不滿。
從政治意願看,北約嚴苛的武器裝備聯合維護和互操作性要求,使歐洲國家紛紛選擇從美國購買現成裝備。美國則加快利用其融資、產能與行動力優勢,不斷對衝和架空歐洲提升國防工業能力的努力。這意味著,未來歐洲各國獨立研發“撒手鐧”武器,將變得更加困難。
近期,荷蘭計劃從美國採購巡航導彈,挪威康斯伯格公司也將與美國雷神公司合作為F-35戰鬥機生產新一代“聯合打擊導彈”。不少已裝備或正在求購F-35戰鬥機的歐洲國家,很可能在陸基巡航導彈領域優先選擇美國作為合作乃至依靠對象。這將使歐洲4國擬聯合研發的新型導彈的潛在需求更為低迷,其研發生產的資金鏈或更難保證。
來源:中國國防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