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射軍備轉型態勢
德國政府和軍方將不斷增加的對外軍售總額,作為執政政績和年度亮點進行宣揚。評論稱,德國對外軍售創下新紀錄,反映出該國正不斷加快安全與防務政策轉型。
德國總理朔爾茨表示,海外軍售不斷攀升,是安全政策轉型的結果。為刺激軍工生產和出口,朔爾茨政府設立專項防務基金,不僅加大對東歐國家軍援力度,還籌建首個海外基地、向立陶宛增派4000名聯邦國防軍士兵、參加北約和歐盟框架下的聯合軍事演習。外媒稱,近兩年,德國頻繁參與地區安全事務,軍事外向化趨勢明顯,也為軍品出售提供機會。在參與歐盟紅海護航行動期間,德國連續派出3批護衛艦執行任務。這些護衛艦受到丹麥、芬蘭、波羅的海國家海軍的關注。
對外軍售也成為德國軍工產業持續發展的縮影。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裡烏斯將上述現象視為“向戰爭經濟模式轉型的典型案例”。據統計,在社會領域失業率小幅攀升的背景下,德國萊茵金屬公司、軍用傳感器生產廠商亨索爾特、生產軍用無線電設備的羅德與施瓦茨公司都增加了人員和崗位,並開辟新生產線。多家軍工企業啟動境外辦廠計劃,比如,萊茵金屬公司已在烏克蘭建立分廠,以便於後續軍援。
除加大產能外,德國還與多個國家聯合研製和生產武器裝備,包括“未來坦克”、歐盟下一代戰艦等。德國國防部表示,上述項目將帶來豐厚經濟回報。德國媒體稱,德國軍備轉型正與歐盟防務轉型同步推進,德國強勁的軍工產能和軍火貿易成為推動歐盟一體化的重要支撐,有助於增加德國在未來歐洲防務中的話語權。
此外,對外軍售也與德國國家戰略和外交政策相呼應。比如,德國通過向沙特出售“壓箱底”彈藥,重新拉近與沙特關係,有助於雙方開展能源合作,緩解德國能源不足壓力;與亞太國家的軍火交易,為德國插手地區事務、增強存在感提供抓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