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11月18日,2012年首屆廣州馬拉鬆比賽,醫護人員現場搶救比賽中倒地猝死的選手丁喜橋。 |
中評社北京6月21日電/如何在滿足日益增長的戶外運動群體興趣愛好的同時盡量避免意外傷害,給更多喜愛戶外運動的人帶來安全的快樂?這既需要組織者以人為本,加強安全保障;也需要參與者珍視生命、量力而行;更亟須相關部門加強行業引導和規範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戶外探險、登山和馬拉松等運動,並樂此不疲。筆者身邊就有一群馬拉松發燒友,他們從最初的10公里、半程馬拉松賽,逐漸升級到全程、100公里,還有人準備參加在國外舉行的330公里的“超級馬拉松”。
但是,近來馬拉松比賽、戶外運動中意外事故頻發,讓這些挑戰自我、親近自然的“運動一族”聽到了一些擔憂甚至反對的聲音,他們的家人會覺得這是“玩命”。
去年廣州馬拉松的兩位猝死者,在昏倒之前都感覺不適,只是自己當時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才遭遇不測,教訓可謂慘痛。
喜愛馬拉松等運動的朋友渴望不斷挑戰極限,他們挑戰自我的精神固然讓人擊節叫好,但這些運動愛好者是否有足夠的身體防範意識、是否做好了安全保護措施,更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不可否認,馬拉松、戶外探險等為運動愛好者提供了一個鍛煉身體、挑戰自我的機會;但與之相伴的也有對身體甚至生命的傷害。出現的事故中大部分並非不可避免,而往往是由於組織者和參與者缺乏安全意識和安全措施導致。馬拉松、戶外運動不是“冒險”或“玩命”,若要安全地“挑戰自己”,這既需要組織者慎之又慎,更需要參與者避免一意孤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