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9日,在2014年索契冬奧會男子冰壺半決賽中,中國隊以6比10負於加拿大隊,無緣決賽。 |
中評社北京2月22日電/2月20日凌晨,創造歷史闖進4強的中國男子冰壺隊不敵加拿大隊,無緣決賽。由於訓練,宋悅並未披星戴月地見證“奇跡”,“得找視頻看看。”這個16歲女孩兒不會輕易錯過國家隊的比賽,“我非常向往像他們一樣站在冬奧會的賽場上為國爭光。”
作為伊春冰壺隊的一員,宋悅對有幸同場競技過的中國冰壺“四朵金花”情有獨鐘,“我期待她們能站在冬奧會的領獎台上,這次雖然打第7,但我仍為她們驕傲。”有中國隊比賽時,宋悅就和四五個隊友賴在體校的電視房,盯著42寸的電視,吃著薯片,研究每個壺的策略。但電視房“9點就關門了”,有的比賽只能“上網看重播”。
起初接觸冰壺時,14歲的宋悅並不熱衷,“來到體校,誰也不認識。在家都是爸媽給我洗衣服,在這裡都得自己來。”一天3次、8個小時的高強度訓練,讓初來乍到的宋悅吃不消了,“我卡到過冰壺上,卡到過起踏器上,有時都卡得很難動彈。”但第一次參加比賽就收獲省裡第5名,讓她“真的離不開這個團隊了”。宋悅意識到“我們能在更大的賽場上,甚至代表中國比賽。”
在教練馮雷看來,冰壺選材困難的當下,“真有出類拔萃的,一眼就能被上面挑走”,但更多運動員在體校畢業後“學點手藝、上個大學”是更好選擇。“國內關注冰壺的人太少了,我們想看國外比賽視頻都要用翻墻軟件才能找到,國內冰壺的消息一年到頭都更新不了多少。”畢竟,開展冰壺項目的“說是東三省,但只有哈爾濱和伊春算是有,每年打比賽隊伍都特別單一,人少得有時教練都得上去打。”2010年,為打造“冰壺之鄉”,伊春建了條件在全國數一數二的冰壺館並成立冰壺隊,但至今一線隊加少年隊僅有22人。為了招攬學員,馮雷自制了“小傳單”卻未見起色,“打冰壺很貴,我們有這個條件,卻沒人知道這個項目。”
與冰壺一樣,滑雪在多數人眼裡概念很籠統,至於細分後的項目,能區分的人並不多。何偉是國內自由式單板滑雪頂尖選手,作為首位站上世界單板滑雪巡回賽最高6星級賽事、首位完成空中斜向轉體900度的中國人,這個90後的小夥子更關注首次成為冬奧會正式比賽項目的自由式單板滑雪,“這個項目並沒有中國人參加。”
何偉常和熱愛滑雪的朋友“混”在一起看比賽,“有選手動作做得特別範兒,大家就會覺得他太‘瘋’了,讓人吃驚。”激動之餘,何偉偶爾會想到“我們怎麼才能去參加冬奧會呢?”電視上騰空飛轉的國外運動員大多和何偉一樣是職業滑手,沒有專業隊的管理、“朋友就是彼此的老師”,但許多國家在大型運動會前夕會舉辦選拔賽,“前4名就能參加冬奧會”。可代表中國參加冬奧會的通常是專業隊的運動員,“我們這樣的民間滑雪選手,不太可能有機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