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尹明善來說,從2000年花6800萬元從前衛寰島手中接過重慶足球隊後,再到經歷2004年以5000萬元從雲南紅塔手中買殼參加中超,連年投入,除了廣告效應,換來的實實在在資產,也只有一塊洋河基地,不過因為洋河基地的地皮只能用做體育相關產業的發展,所以實際上很難給尹明善創收,如今那裡已經成了力帆集團自己的汽車駕駛學校基地。繼續搞足球,繼續燒錢,實在是吃不消啊。
廣告足球難以造血
邊際效應衰減終有一天收手
在商言商,我們不能責怪企業家的“勢利”,十多年的賠本嫌吆喝總有個盡頭,哪個商人也不願意讓足球掏個空。說白了,絕大部分企業家投資足球,並不是因為足球能為他們帶來多大的利潤,更多的是看中了他們投資這些項目的廣告效應。
許家印的恒大投資女排可以說是最經典的案例了。在投資女排前,廣東以外有多少人知道恒大,知道許家印?但他通過砸大錢請郎平,請國內外著名球員,打造出一支在國內所向披靡的恒大女排,幾乎在一夜間讓許家印和恒大在全國家喻戶曉。有人說,許家印為女排投入了近億人民幣,一個營業額上千億的企業,你花一億廣告能達到這效果嗎?許家印無疑是精明的。
然而,五年後,許家印就與女排再見了。據了解,許家印有著濃厚的女排情結,大學 時期女排拿到世界冠軍,他把掃帚點燃當火把,在校園狂跑三圈高喊“團結起來、振興中華”。他愛排球遠甚於愛足球。然而,恒大不是慈善機構,女排不賺錢、不再能賺取眼球;上不討領導喜歡、下沒有民眾吆喝,就算免費派發球票體育館都坐不滿,索性忍痛割愛放手,不失為明智之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