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翔在體制內成長,在體制內成名,他既是“金牌至上”的受益者,也是“唯金牌論”的受害者。雅典奧運會之後,他理所當然地成為中國體育的一面大旗,也成為中國田協的“搖錢樹”,這使得他從未想過像李娜那樣“單飛”,他所從事項目的特殊性也決定了,像古巴選手羅伯斯或者美國選手約翰遜那樣,以個人名義出現在各地賽道上的可能性,僅存在於理論上。而在他跟踺第一次手術之後,與他傷情相似的其他選手沒有一位重新出現在賽場上,但劉翔所處的環境和體制,決定了他不可以就此倒下,於是,他複出、奔跑、再傷、再退賽,然後,他飽受質疑,面對千夫所指。甚至到如今,明知無法複出,卻仍然不敢大方地說聲“再見”。
從走上神壇,到跌落神壇,不過10年。這10年間,中國田徑沒有絲毫實質性進步,這10年裡,最吸引公眾眼球的,一直是劉翔的浮沉。而當一個曾讓中國體育聲名遠播的優秀運動員,連何時退役都難以啟齒,又怎麼期待這樣的土壤能春色滿園呢?!
劉翔為何難說再見?答案其實在10年前他站上雅典奧運會的跑道上時就已寫下,成敗皆金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