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彌補天賦
都說田徑場是各大洲人種之間的天賦對決,但田徑發展到今天,已經不再是天賦“一家獨大”的時代。這次北京世錦賽,也多次發生了運動員利用技術優勢,戰勝天賦出色的對手的故事。而這也正是中國田徑前進的方向。
從人種天賦的身體條件看,中國選手的確難以在力量、爆發力的比拼中占到優勢。相反,中國運動員最好的提高自身實力的方式,就是堅持走技術路綫。這次的世錦賽男女百米跑道,稱霸者都來自牙買加。一個是1米96的博爾特,一個是1米52的弗雷澤。這兩種高矮極端身材通常不是最適合練短跑,卻雙雙成為男女飛人中的飛人,讓你不能不贊嘆造物的神奇。
另一方面,當跑道被安上欄架,當短跑者手中拿上接力棒,當撑杆跳高運動員拿起撑杆,技術的因素就被放大了。當年劉翔獨步天下的上欄技術和後程加速能力,秒殺了一幹天賦出色的歐美飛人。如今接力場上,中國隊也在用日益嫻熟的技術和集訓得來的默契,用技術彌補天賦的不足。
一屆北京世錦賽,能給田徑帶來更多的東西。說回到牙買加,也是在20世紀中開始了短跑熱潮。短短幾十年,民衆的熱愛就讓牙買加積澱了得天獨厚的短跑土壤。小孩都在練短跑,選材面自然就廣,選苗子當然就容易多了。在這樣的土壤裡,冒出幾個天賦極高的,就算身材奇特,也都是奇才。中國跨欄在劉翔之後陷入沉寂,但經年之後,誰敢說不會有好苗子破土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