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中國女排 |
中評社北京11月10日電/新賽季中國女排聯賽打了3輪,相比沒有冠名贊助不得不“裸奔”的尷尬,外援加盟成了可資炒作的看點。6支球隊引進12名外援,創下歷年新高。中國女排聯賽賽場上從主攻到自由人,幾乎每個位置都有外援身影。但效果如何?有的滿意,也有的不理想。不光行家有看法,連球迷都能用自己的方式給出解讀。
《人民日報》報道,中國女排是世界冠軍,孕育了世界冠軍的聯賽應當是優秀球員湧現和成長的沃土,這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不過,為了保持在世界排壇的位置和水平,中國的聯賽仍需不斷引進外援,達到相互交流和了解的目的。而且,中國的聯賽更應當是各路好手向往的平台,能到中國的俱樂部中打球,或是從另一個角度說,能被中國的俱樂部相中,是外籍球員的一份驕傲。
但新賽季還在初戰階段,外援的情況已經不像賽前估計得那麼樂觀。北汽女排算是把政策用足的隊伍,可3名外援的表現給人“不過如此”的印象,3場比賽都打滿5局,并且都輸了,關鍵時刻并沒有看到身高1米98的阿塞拜疆主攻一錘定音的場面。外援到中國賽場上坐板凳,是能力達不到還是為傷病所困或欠缺磨合?也許存在多種原因,但現實是外援既不能給球隊增加實力,也不足以迫使對手重點布防;既沒有掀起攻防對抗高潮,也沒能刺激球市,讓人看了興奮不起來。
實戰是檢驗引援成敗得失的重要標准。在女排聯賽得分榜前20名中,外援僅有5人,遠不像中超足球和中職籃那樣高高在上。并不是說非得世界超一流選手才有必要引進,但對一支打聯賽的隊伍來說,外援一定要起到應有作用,否則,擠占本土年輕球員成長空間的事情總沒個完。
上賽季結束後,20個國家和地區的120名女排運動員實現了轉會,國內沒有聯賽的美國女排和無需競爭裡約奧運會門票的巴西女排幾乎將國家隊全體隊員放出去,在異國俱樂部中打聯賽,既可借機了解對手,又能保持自身狀態,一舉多得。但中國聯賽中的外援多來自世界排壇三流水平的國家,論能力恐怕不足以成為中國球員學習和趕超的目標。
競技項目能不能職業化,要看條件,開放是必須的,但引進本身并不是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