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排精神得到傳承和發展,創新和改革必不可少。熟悉排球領域的人都知道,三年前郎平接手時的女排沒有防守、移動和串聯。正是郎平的“大國家隊”理念,讓朱婷、袁心玥和楊方旭等新人層出不窮,板凳深度和攻守平衡讓中國隊避免了“卡輪”風險,即使處於全線被動之際,球隊也能通過“三點換兩人”、“兩點換三點”等變招屢屢絕境逢生。
在“十三五”開局之年,我國面對“L”型經濟走勢,不管是宏觀政策取向,還是微觀應對,也應該向女排學習,保持必要的定力。心浮氣躁、急功近利,從來都是改革發展的大敵。“誰無暴風勁雨時,守得雲開見月明。”在這場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歷史進程中,只有充滿自信地走自己的路,扎實做好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才能積小勝為大勝,圖近功至恒遠。
不要因為我們走得太遠,以至於忘了我們為什麼要出發。32年來,女排精神其實從未離開,經過2016年,它已經成為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成為身為中國人的獨特精神支柱,百姓一以貫之的行為準則。
告別里約,走入下一個奧運備戰周期,女排精神已不僅是中華體育精神的高度凝練,已成為中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女排精神已經超越體育層面,成為鼓舞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