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奧運“雙城記”是主動變革還是無奈之舉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7-17 10:08:22


 
  “一次確定兩座城市是越來越多國家對舉辦奧運會熱情衰退後的無奈之舉。”在上海體育學院教授、我國大型運動會組委會首席專家劉清早看來,過去各大城市熱衷舉辦奧運會有著明確的政治和經濟目的,“提高舉辦國知名度、美譽度,增強民眾的向心力,規避國內矛盾。不虧本,還能促進旅遊和第三產業發展……”他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表示,可這些原因正在消解。

  在劉清早看來,消解奧運會“不可替代”的正是從人們生活方式到國家參與國際社會等各層面選擇的多元化與多樣性,“網絡直播、VR等手段的出現,讓人們不一定要用傳統方式觀賽,尤其在經濟和安全成本提升的情況下,選擇現場觀賽會顧慮更多。”在國家層面上,以往舉辦地會以奧運會去獲取國際社會對其經濟發展和社會地位的認可,但現在各國交往更注重經濟手段,“過去世界格局是以意識形態和戰爭在劃分朋友圈,現在是用經濟發展的格局融合各方對世界的看法,這讓過去奧運會不是政治但卻是最重要政治交往手段的功能在削弱。”

  可讓奧運會陷入困局的,除了外部環境的變化,更致命的是奧運會超大規模化帶來的各種負面效應。劉清早強調,奧運會的競賽規程和規則對場地器材提出了近乎嚴苛的要求,在奧運會一直未能履行“瘦身”承諾的前提下,項目增減的靈活度反而讓場館建設負擔更重。因此,除了改變民眾參與奧運會的方式,提升奧運會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的貢獻,劉清早坦言:“奧運會不‘瘦身’就是死路一條。”

  事實上,國際奧委會早已認識到奧運會“瘦身計劃”的重要性,但執行情況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體育商學院院長易劍東看來,卻不盡如人意,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小項已達339項,這與《奧林匹克2020議程》限定的奧運會原則上不超過310個小項的說法相背離。“巴赫恰好把2032年的包袱甩給了下一任主席。”他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表示,其中,最大的包袱是讓奧運會失去社會和公眾的信任,“政客形象日漸明晰的所謂改革者,其改革的能力和公信力應該被打個問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