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7日電/體育提供健康和快樂,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願望的重要載體。當今時代,體育要強、要興,發展體育產業是主要途徑。2016年全國體育產業增加值6475億元,產業增加值占同期GDP的比重達0.9%;體育產業就業人數440餘萬人,占當年城鎮就業總數的1%。從國際比較和國內需求看,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滯後、比重偏低,需要加快發展。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看,體育產業的比重相當甚至超過汽車、科技、高等教育等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很重要。
中國體育產業未來的發展,既會受到市場力量的引導,又會得到政府政策的推動。兩者並存,很可能是激勵倍增和矛盾叠加,呈現出既快速發展又問題層出的局面。因此,一方面要促進發展,另一方面要有效治理,“兩手都要硬”的中國特色發展模式仍將是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恰當選擇。
體育需求快速增長
體育活動是人類的基本願望和普遍行為,比如在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就開始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但是,彼時的體育活動由於無關付費或支出,沒有商業價值,因此並不是經濟學意義上的有效需求。體育作為有效需求並達到一定規模,要以較高的收入水平作為支撐。從國際經驗看,經濟發展進入上中等收入階段即超過6500美元後,對體育消費較大規模的有效需求開始形成,進入高收入階段後體育產業將成為支柱型產業,這個期間是體育產業快速增長的時期,目前我國正處在其中。
過去10年中國體育產業增加值增長速度一直顯著高於GDP的增長速度。其中第一階段從2007年至2012年,體育產業增加值增長速度高於GDP增長速度,大約為GDP增長速度的2倍,兩者差距在這個期間相對穩定。第二階段從2013年至2016年,GDP增速放緩,而體育產業增加值繼續加快,兩者差距迅速擴大,2014年至2016年,體育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速度高達26.6%,接近同期GDP增長速度的4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