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由1997年齡段球員組成的國奧隊,目前還沒有展現出讓人放心的技戰術能力。2016年,當時還是李明帶隊的97國青,在亞青賽中三戰未嘗勝績小組墊底,成績尚不如小組賽曾擊敗日本殺入16強的1995國青。2017年至今,無論是重新選拔和組建這支球隊的孫繼海,還是曲靖四國賽之前接手的沈祥福,在他們的努力下,這支球隊雖已逐漸成形,但大賽競爭力還很有限。
而且,這個年齡段的球員往往踢球的習慣和技術能力已經成型,希丁克生涯雖然履歷輝煌,但執教的都是成熟的職業俱樂部和國家隊。面對可能在許多方面都需要提高的21歲以下年齡段球員,這位71歲的老帥,能否在生涯末期,再耐心地從青訓細節入手,去盡可能提升這些球員的比賽能力,將對他是一大考驗。
挑戰三:中國足球能否保持青訓定力和學到真經?
不管是國家隊還是聯賽,近年來中國足球已經成為世界名帥的“集散地”,有裡皮這樣的成功者,也不乏卡佩羅等黯然下課的例子。
對中國足球來說,在獎杯和榮譽之外,其成功經驗或者失利教訓,執教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可取之處,是應該留給中國足球的東西。
誠然,名帥登陸時,從助理到體能教練、甚至後勤人員都是清一色的“原裝進口”,但中國足球應當有主動學習的精神和意識。裡皮在第一次簽約恒大時,俱樂部力主派到教練組的李鐵,目前已經可以在職業聯賽獨當一面,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今沈祥福以及其他本土教練,能否從與希丁克的共事中,將高水平執教理念真正學到手,也是要重視的一方面。
此外,在近幾年男足成績難有突破的現實水平下,也要理性看待外教能夠拔高球員的高度。因此,中國足協更應保持定力,吸取“豪賭出線權”的歷史教訓,要在重視國家隊建設、配備高水平外教的同時,更要以同樣的力度、投入和決心,做好足球普及、本土教練員培養、青訓體系的夯實以及職業聯賽的規範,這才是中國足球長遠發展的內核驅動力。
來源: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