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較為寫實的畫面如停留在枝頭的鳥類及幽游於水中的錦魚,除了鳥與魚本身的動態;更令我讚賞的是樹木枝葉的造型架構下形成的空間感,以及因魚在水中游動造成的流動水紋和水池的深度,使用特殊材料的技法已到了純熟程度。還有櫻花樹的枝葉把疏鬆緊密的相對關係鋪陳得極自然,想起李石樵在指導學生時說過的:“畫樹要把樹畫得可以拿竹竿穿過它。”這點在林富男的畫裡已經作到了。
畫布的格式多半屬於正方型,應是作者刻意訂製的,四個等邊的畫布,構圖容易朝中央凝聚,造成畫面的穩定而呈現靜止狀態,但他利用多變的造型和大筆涮過的筆觸,加上流動性的半自動畫法,製造出動的氣勢,這是林富男繪畫的最大特色。
接著看他對顏色的處理,甚少是直接以原色去製造對比,而是利用輔色之間的互相對應,譬如橙色偏黃與翠綠或淺藍相間,以色彩的襯托讓畫面雖沒有高明度和彩度也顯得十分鮮明活潑。
(三)漂
林富男的繪畫作品看得越多就越覺不宜以素人的角度去尋找論點,雖然他從事繪畫不到四年,且是中年以後才真正提筆,可是在某些技法卻是有相當成熟度,尤其對畫面的思考則更是專業,把構圖掌握得十分緊湊。不像初學者或素人易於讓畫面鬆散,最後不知如何控制。不過,若是以嚴格的尺度把他當專業的畫家,又覺得他對畫面的處理顯得生疏,有力不從心之處。
最明顯的是作品中出現有具象和抽象的差距,這當中作者似有意在具象的畫面裡使用透明及半透明顏料,以揮灑的方式故意破壞形象的完整,把畫面往抽象推進一大步;另外本來就是抽象的構圖,一開始便以潑灑技法呈現“流動與漂浮”的動感,在有意無意間又隱約讓形象浮現於畫面。不管從抽象或具象作起步,最後看到的都是在半抽象及半具象之間,相信若能朝這方向去發展,將遂漸形塑成屬於個人的統一風格。
若從精神面來看林富男的創作,他創作心態有些許類似梵谷屬突發的衝動,是一種強烈慾念激發的發洩性精神狀態的產品。
直接從作品的角度反過來對作者性格進行診斷,那就像界於一幅聖母與魔鬼之間的畫像,色彩濃艷又充滿神秘,令觀者發狂想去犯罪,是一種超刺激的興奮劑。這在梵谷的生命裡有如火焰般在燃燒;而林富男的生命就像大洋的漩渦把人捲進海底。然兩者皆有述說不完數千年的故事,卻找不到任何的註解,如高山流水一洩千里。每當觀賞他的作品,可想像作者是如何在激情下執筆,近乎瘋狂的情緒一氣完成,最後得到的是精神解脫之後的大喜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