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印度的對外部門是最薄弱的環節。印度的出口勉勉強強,但是進口激增(包括各種各樣諸如像黃金這樣的非必須進口品),貿易和經常賬戶赤字都處於歷史高位。它們主要都是通過不穩定的短期資金來融資的。自六月以來,短期資金投資讓單單證券投資人就已從印度撤出超過120億美元的資金。
造成當前這種情形的原因是多年來內外經濟的不平衡發展。印度經濟的騰飛依賴於由借貸驅動的消費和短期資金流入引發的投資熱潮。這使得資產增長的區域在譬如建築與房地產業,而不是在貿易商品上。而且它還造成了一種金融快感(a sense of financial euphoria),導致大量公司和家庭背負過重的信貸壓力,讓問題變得更為複雜。
可悲的是,這股經濟熱潮也被“浪費”掉了,因為它並沒有讓大數多的人生活得到顯著改善,基礎建設、營養、健康、衛生和教育上的公共投入沒有得到足夠提升。
現在,我們應該明白,這種以債務為驅動力的經濟泡沫是一個不可持續的過程,必須在眼淚中收場,但那些指出這一問題的人卻被嘲笑為不了解印度經濟的潛能。目前,在許多其它有著相同陣痛感受的亞洲經濟體裡,相似的事情正在發生,譬如印尼——而巴西的經濟則表現出一些相似的特點。印度目前的問題可能是極端的,但這些問題反映了當前世界主要區域一個常見的程序。
半個世紀前,查爾斯•金德爾伯格(Charles Kindleberger,曾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麻省理工大學經濟系資深教授,國際貨幣問題專家,擅長從歷史角度研究經濟問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馬歇爾計劃”的主要構建者之一)闡述了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故事,故事說:一個國家被國際投資者“發現”,並因此接受巨大資本流入。這些流入的資金幫助國內經濟增長,並且推高了實際匯率。這降低了出口商和進口替代品生產者的積極性,因此投資者在不能進行交易的領域尋找途徑,比如建築與房地產業。所以經濟繁榮的標誌是資產、房產、股票價值的上升。與之相對應的則是經常賬戶赤字,只要貨幣持續流動、經濟持續增長,就沒有人十分重視到經常賬戶赤字的問題。
但是所有的泡沫最終都會破滅。只需要一些對整個經濟進程認知上的變化,那麼泡沫很快就會破滅。引發泡沫破滅的導火索可以是全球環境中的某一個變化,或者是國內收入增長的急劇減緩、政治的不穩定、甚或是鄰國的經濟問題。在印度,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被被指責為印度經濟受到的衝擊的“凶手”(美聯儲此前縮減每月購債規模的計劃引發印度的資產拋售),但其實還有可能是其它原因所致。一旦市場的“劇變”開始,那些經濟熱潮的特征便被投資者和公眾指責為權貴資本主義、低效率,諸如此類。由此產生的金融危機通過影響就業和工人的收入,打擊這些沒有真正從經濟熱潮中獲得很多利益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