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14日電(記者 黃博寧編譯報道)《日本時報》12日刊登前澳大利亞駐俄羅斯外交官喬治•克拉克(Gregory Clark)的文章,批判西方在對待俄軍處理克里米亞問題上的雙重標準。文章重提克里米亞1954年是前蘇聯劃歸其當時加盟共和國烏克蘭的事實,強調克里米亞人口中相當一部份的俄裔群體。
文章援引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政權的先例,認為西方不應該僅把俄軍本次的行動與2008年南奧塞梯進行比對。文章還指出,西方不但已經了違背不挑戰俄羅斯在東歐勢力範圍的誓言,現在還試圖滲透前蘇聯勢力範圍。
文章摘編如下:
西方對俄羅斯派軍進駐克里米亞的指責引發了“雙重標準”的質疑。今天的俄羅斯實際上是想重新控制這塊1954年被前蘇聯慷慨的讓給烏克蘭的區域,那時時空背景與現在截然不同。
今天,俄羅斯的行為被西方扣上了侵犯烏克蘭領土主權完整、違反國際法的帽子。那麼請問,1954年,前蘇聯那麼輕率的把克里米亞劃給其加盟共和國烏克蘭難道就符合國際法嗎?西方國家去控制他國領土的時候也沒那麼禮貌、沒那麼名正言順吧。
西方的自相矛盾在烏克蘭的問題上尤甚。如果不是因為蘇聯,今天的烏克蘭或許不會存在。當年沙皇判定烏克蘭是俄羅斯的一部份,並將其視作俄國語言和文化的搖籃。也是早期的蘇聯決定,少數民族可以擁有自己的共和國和自治區。
因此,烏克蘭示威者推到列寧的雕像會讓人覺得諷刺,是列寧給予了烏克蘭自由,即使只是在蘇聯控制下的行政自由。
在烏克蘭,另一個因素是大部份俄羅斯人口高度集中在東部地區。1960年代,我曾從莫斯科驅車途經烏克蘭抵達黑海,期間從沒感覺離開了俄國。只有在烏克蘭西部,波蘭的影響稍強,人們會感受到與俄羅斯語言和文化有所不同的跡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