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5日電/俄媒稱,在2013年3月,中國改變了在釣魚島的行動策略,首次向這一存在領土爭議的地區派出海監船和海監飛機。該舉措產生了重大政治影響。
俄羅斯之聲電台網站1月1日報道,中國在2013年還對海岸防衛力量推行重要改革,組建了統一而強大的中國海警局。中國在領土爭議地區作出非軍事回應的能力提高了,這一點在中國在東海和南海的舉動中得到體現。
報道稱,在2013年11月,中國在東海設立防空識別區。在設立防空識別區後的一個月內,針對外國戰機進入識別區一事,中國軍隊出動偵察機、預警機和戰鬥機51批87架次,執行例行巡邏警戒以及必要的緊急識別查證等任務。如此一來,中國就掌握了在領土問題上對日本施壓的潛在新工具。
報道指出,中國在2013年決定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大大提高應對國內外危機局勢的能力。
據報道,在2013年,中國核潛艇成功試射“巨浪”-2洲際導彈。一批新型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的測試加快了進度。軍隊列裝轟-6K轟炸機的工作緊鑼密鼓地推進,殲-15殲擊機開始量產。兩艘航母同時在建。軍隊管理體制也啟動大規模改革。在今後一些年裡,上述改革的成果將逐步顯現,影響將波及全球政治和軍事形勢。
日本《讀賣新聞》1月1日報道稱,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執政進入第二年,為了建設與美國比肩的超級大國,準備進一步加快“富國強兵”路線。習近平政府提出了“海洋強國”目標,試圖一鼓作氣地將把包括釣魚島在內的東海和南海圈成“中國海”。
報道指出,在2013年11月,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與護衛艦一起組成編隊,穿越台灣海峽,赴南海航行。
報道稱,中國對通過軍事實力威懾周邊國家的“艦炮外交”已經增強了自信心,2014年很可能還會升級對日挑釁行動,製造出諸如針對海上自衛隊護衛艦進行雷達照射、在東海設立防空識別區等挑釁事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