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現今的執政黨自1957年便掌權至今,以全球標準來衡量,其政府的誠信度和開放度一直較低。其政府在執政時更多是遵循資金資助和民族偏好,而不是法律和效率。也許這次危機會讓馬來西亞國民提高對本國官員的要求。
當今世界,互聯網讓很多國家的民眾期待更高的透明度,尤其是那些還不是很民主的國家。互聯網使得民眾可以打破隔閡,組織草根活動。越來越多集權國家都想徹底禁止互聯網,而其他一些國家必須尊重這一事實:真相就像陽光一樣,會照亮政府、文化和經濟的每個黑暗的角落。
上周是互聯網誕生25周年,互聯網創始人蒂姆•伯納斯-李倡議建立互聯網“大憲章”來保護網絡“開放、中立”的本質。伯納斯-李和很多人表示,他們不僅僅是在擔憂獨裁國家阻絕互聯網,更擔憂美國以反恐之名進行的監控行為。沒有足夠法律和立法限制,就對公民私人信息進行無限制的監控,此舉無疑會搞亂讓安全、隱私和開放三者之間的微妙平衡。
在過去的十年間,開放知識基金會(Open Knowledge Foundation)一直在全球範圍內提倡政府透明化。該基金會的“開放數據索引(open data index)”將70個國家在10個領域方面的信息(比如選舉結果、污染和交通時刻表)進行了排名。
儘管美國在該索引中排名第二,但華府在開放度上仍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上周,美國高效政府中心(the Center for Effective Government)對15個核心聯邦機構在《信息自由法》的實施表現上進行了評級,沒有一個機構獲得了全面的高分。
此次事件中,馬來西亞逐漸意識到政府開放度的重要性,這也應該成為每一個國家的教訓。真相可以成為財富,而不是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