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間的紛爭比中美交流歷史還要複雜得多。儘管在中日之間也有過和平甚至和諧共存的時期,但中日的歷史混雜了爭議、衝突、侵略、屈辱、復仇和隔閡,這其中的歷史甚至要長過美國的建國史。因此,作為一個旁觀者(一定程度上的),美國也許並不瞭解或真正接受歷史記憶在中日關係中所扮演的沉重、批判和深遠的角色。
日本是二戰戰敗國,也是唯一受到美國原子彈轟炸的國家,從那之後一直是美國親密的盟友。因此,美國也許會認為,中日兩國為了維護地區穩定,也許可以接受美國設計的相處模式和架構。但問題是,中國真的會願意這麼做嗎?中日兩國真的願意這麼合作嗎?
同時,還有其他問題:美國會在東亞呆上多久?難道沒有了美國在東亞的絕對主導地位,東亞就無法實現“永久和平”?諷刺的是,如今美國1994年向烏克蘭做出的國際多邊安全承諾已經被俄羅斯堅決地推翻了,美國會在兩個方向——東邊和西邊——同時受挫最終輸掉嗎?
現在的形勢非常嚴峻且清晰。中、日分別是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兩國都在不斷建設提高軍事力量。在這樣一個回轉空間小、局勢緊張的戰略環境下,中日兩國真的能夠和平共存嗎?
毫無疑問,要想最終解決中日關係,保持軍事結盟對峙來達到暫時的力量均衡是不太可能的。如果我們採用同其他國家結盟來保持雙方的平衡的話,最後唯一打破“兩隻老虎”困局的方法就是兩邊不斷加重砝碼,直到大家全部精疲力竭。極端的話,甚至會燃起戰火。
就像另一句中國諺語所說的,“解鈴還須系鈴人”。外界的干預一定程度上是需要的,但中日兩國間的問題和爭議最終只能由這兩國自己解決。也許通過同盟的建立可以帶來短暫的和平——現在也的確需要這種和平。因此,中國不需要過於擔心抗拒美日同盟加強。畢竟,這只是暫時的和平,不會長久持續。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訪問了德國,期間他表示,從國與國的關係講,朋友可以選擇,但鄰居是無法選擇的,要世代相處下去。東亞的戰略形勢正是如此,中國的崛起此刻已成定局,在未來也將持續,我們真的要繼續維護並加強現在這種同盟對峙帶來的平衡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