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還有時間。儘管和中國簽訂了協議,俄羅斯在短期內仍會需要歐洲市場。相比2013年出口歐洲的1615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總量,俄羅斯和中國簽署的380億立方米出口量還是比較小的。很有可能俄羅斯在價格上對中國做出了讓步,畢竟從談判開始,價格就一直是雙方僵持不下的關鍵點。但這也代表,俄羅斯出口天然氣到中國的收入無法取代向歐洲出口的收入。俄羅斯也必須出資建造通往中國的管道基礎設施,而且要等到2018才會開始通氣。
但毫無疑問,從長期來看,俄羅斯和其他國家進行合作,在“管道政治”上占了歐洲的上風。此舉可能會把原先預定給歐洲的天然氣轉移給中國,由此帶來威脅。但理論上,這很可能只是一個空洞的威脅,畢竟和俄羅斯出口歐洲的天然氣量相比,向中國出口量的最大值600億立方米也還是比較低的。即便如此,也會讓歐洲在此次和俄羅斯的“天然氣之爭”中籌碼盡失。烏克蘭動盪的局勢令烏克蘭本國和東歐國家從中受害最深。烏克蘭似乎已經無法再修復與俄羅斯的政治關係。
歐洲面臨的挑戰則是:目前沒有任何替代選項可以代替俄羅斯的供氣規模,或是有俄羅斯的優惠價格。發展其他的來源還需要時間。高壓液氮是不錯的選項,也有很多地方都有提供,比如卡塔爾、尼日利亞以及美國。但進口高壓液氮的成本要高於進口天然氣,並且必須另外新建基礎設施。
可再生能源倒是吸引力十足,尤其是從能源安全角度考慮。但可再生能源不夠可靠,所產生的能量也無法和化石燃料相比。阿塞拜疆以及土庫曼斯坦都是不錯的選項。但這些無法完全滿足歐洲的需求,而且要等到2019年才能投入實際使用。頁岩氣擁有巨大的潛力,但其也有著自己的挑戰。由於頁岩氣開採使用了水力壓裂的技術(譯者注:用水壓將岩石層壓裂,從而釋放出其中的天然氣或石油,會對環境造成破壞),政府不得不面對國內大量的抗議活動。法國和保加利亞就禁止了這種技術,而估計儲量上也可能不是很有吸引力,比如波蘭的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