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中山大學學術副校長盧展南發言。(照片:台灣中山大學提供) |
中評社高雄10月22日電(記者 周敏煌)第4屆海峽兩岸海洋海事大學藍海策略校長論壇21日下午在高雄中山大學召開,兩岸共14所海洋相關高校參與,齊聚上百位相關領域學者,會中除了探討海洋研究及人才培育相關問題,也希望未來“以陸看海”的普遍觀點能逐漸“以海看陸”,進而“海陸並重”。
高雄中山大學新聞稿指出,“第四屆海峽兩岸海洋海事大學藍海策略校長論壇暨海洋教育、科技與文化研討會”參加學校有高雄中山大學、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澎湖科技大學、台灣海洋大學、台灣大學、成功大學、台北海洋技術學院,大陸學校參與的則有中國海洋大學、上海海洋大學、廈門大學、廣東海洋大學、廣州中山大學、大連海洋大學、集美大學等。
中國海洋大學校長吳德星認為,海洋是人類生存的重要空間,應加快對海洋全方位的認識,面對國際激烈競爭,人才培育及科技創新十分重要,此一論壇成為重要交流平台。上海海洋大學校長潘迎捷則提到大陸來台旅遊人數日益增多,但兩岸教育合作空間仍大,面對人才培育尚有許多工作,過去及現在曾派多位學生來台學習,陸生返回大陸後對台灣的人文關懷感到終生難忘,因此希望未來繼續密切合作,兩岸能重視海洋主人的培養。
台灣中山大學學術副校長盧展南表示,中山大學位處西子灣,同時具備山海特色,自建校以來便以海洋研究為發展重點,同時在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劃挹注下全力推動海洋研究,“亞太海洋研究中心”已有亮麗的表現,如海洋藥物的開發研究及在台灣西南海域探勘海床下甲烷氣、海潮流發電等替代能源之取得等方面有卓著的成果。除了科研成果,中山大學兼具人文氣息,特別安排“海島與台灣”特展與中國大陸大學生海洋文化創意設計大賽獲獎作品巡迴展覽,其中,於蔣公行館展出的“海島與台灣”特展包含保釣40週年珍貴資料及東沙、澎湖列島、南方四島及北方三島介紹。此次特展覽內容除了環台諸小島之地理位置、海陸域環境、生物及資源、歷史介紹、“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的成立沿革、歷年的成果報告,並有珍貴照片、實物展示。
盧展南提到“海洋人才之培育及產業發展,表示台灣目前基礎教育對於海洋知能嚴重不足,雖然宣誓為海洋‘國家’,但國小到高中的教科書海洋相關比例卻不到5%,海洋相關的政府單位極少,且與產業界的供需失衡,是需要重視的一環”。台灣海洋大學副校長蔡國珍為首屆論壇創辦人之一,見到規模擴大的論壇顯見此一議題廣受兩岸重視,因此十分高興。
海峽兩岸海洋海事大學藍海策略校長論壇旨在促進兩岸海洋海事教育、科技與文化之發展與交流,至今已成功舉辦了三屆,今年由中山大學主辦“第四屆海峽兩岸海洋海事大學藍海策略校長論壇暨海洋教育、科技與文化研討會”,期望能增進兩岸海洋科技之學術合作與互動,共創高峰。此次“海洋教育、科技與文化研討會”分為“海洋資源與環境”、“海洋科學與技術”、“海洋事務與治理”及“海洋文化與美學”四個主題進行學術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