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資料圖 |
中評社香港5月23日電(實習記者 鄧冠英編譯報道)今年中俄註定不平凡。俄羅斯經歷了世界矚目的領土變動,戰略重地克里米亞宣佈加入俄羅斯聯邦,而中國在東海及南海的作為令原以為可安享中國島礁的國家惱怒。在西方主導的一片譴責聲中,兩個亞洲大國走向彼此,但《經濟學人》刊發文章直指“中俄是亦敵亦友的最佳詮釋”,分析了中俄合作的現實考量與矛盾,還從天然氣協議簽訂之艱辛推斷出中俄合作之困難。
正如文章所言,中俄之間存在許多問題,也各取所需。但“亦敵亦友”太通用:中日亦敵亦友,中美亦敵亦友,俄日亦敵亦友,甚至中越之間也亦敵亦友,不一而足。《經濟學人》文章稱“Best Frenemies”,未必比CNN去年用“Best Frenemies Forever”震撼。其實換一個角度看天然氣協議簽訂過程,艱苦談判正彰顯了兩國堅守各自國家利益,達成協議也透露出兩國對共同利益的誠意。就如作者認為西方不必因中俄合作而驚慌一樣,亦敵亦友屬正常狀態,中俄合作也不必驚慌。全文編譯如下:
中俄,亦敵亦友的最佳詮釋
普京向東看,美國擔憂麼?
5月21日,經過深夜焦頭爛額的關鍵會談,中國與俄羅斯簽下巨額的天然氣大單,外界猜測交易約四千億美元。這項協議表明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在2018年至2048年間,每年向中石油提供可多達380億立方米天然氣。普京總統在為期兩天的訪華中敲定這筆交易,他在華行程還包括地區安全峰會以及兩國在中國近海的聯合軍演。
地緣政治促進了協議的達成,普京先生稱之為俄羅斯天然氣行業史上最大一筆訂單,其實這對地緣政治的重要性也不遑多讓。中俄討價還價了十年,達成協議並不意外,訂單能幫助克里姆林宮減少對歐洲天然氣市場的依賴,能證明當歐洲因烏克蘭事件制裁俄羅斯時,它還有別的盟友。中俄均想維護自己地區大國的地位,均與美國關係緊張並聲言國家發展因此受阻。僅在四十多年前,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松和國務卿基辛格說服中國聯美抗蘇,如今中俄合作是否相當於一個新的抗美聯盟?
這正是普京先生想要刻畫的中俄關係印象。他到訪之前對中國媒體大談兩國合作正處於百年難見的高度,認為中國是俄羅斯可靠的朋友。在中國這廂,習近平接任國家主席後選擇俄羅斯作為外交訪問第一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