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5日電/中日甲午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以1894年7月25日的豐島海戰為序幕,以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的簽訂為結束。日本大勝,中國慘敗,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戰後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不平等的《馬關條約》,被迫賠款2億兩白銀,外加“贖遼費”3000萬兩,這2.3億兩白銀相當於當時日本4年半的財政收入。
日本靠侵略及強索中國的巨額賠償實現了其經濟和軍事實力及綜合國力的飛速擴張,進而躋身列強,走向了對外擴張的帝國主義之路,成為亞太地區戰爭策源地,也為其之後更大規模的侵華戰爭打下了基礎。
甲午戰爭打碎了中國“天朝上國”的迷夢,加劇了中國半殖民地進程,也中斷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
可以說,在中國近代反侵略戰爭中,中日甲午戰爭是規模最大、影響最深、後果最重的一場戰爭。甲午戰爭永遠是中國人心中無法抹去的痛。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祭奠歷史,是為歷史不再重演。
昨天的歷史昭示我們:日本近代崛起史基本上是對中國的侵略史。今天的現實告訴我們:日本社會確實存在著軍國主義複活的危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日本右翼勢力不斷通過修改教科書、參拜靖國神社、發表否定日本侵略歷史的謬論、出版相關書籍等手段,妄圖顛倒歷史,營造軍國主義複活的氣氛和土壤。當前,日本右翼勢力更是極力否認和粉飾日本侵略歷史,執意參拜靖國神社,為二戰甲級罪犯招魂納幡;在領土爭端問題上,不斷發起對鄰國的單方面挑釁行動;肆意踐踏日本和平憲法,解禁集體自衛權,為日本自衛隊走出國門作戰尋找借口,嚴重威脅著地區和世界的和平穩定。
日本國內的一些右翼分子時刻都在做著準備,尋找著機會,期待著一場新的戰爭,再次戰勝中國,去掉半世紀以來二戰戰敗國的標簽;妄圖再次從中國獲得巨大利益,再次打亂中國的崛起進程。我們知道,這並不是全體日本人民的意志。但是,如果這些軍國主義分子掌握了日本的政權,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少數國家也不要出於遏制中國的一己之私,坐視甚至縱容和支持日本右翼勢力做大,否則到頭來肯定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二戰太平洋戰爭的歷史早已證明了這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