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朱衛東(中評社 孫儀威攝) |
林文程表示,面對島內外因素之限制,如何制定台灣人認同的大陸政策而是對民進黨菁英智慧的考驗,這是一項相當艱難的政治工程,因此不論民進黨如何修改其大陸政策,絕無法讓各方均滿意,結果也必然是利弊參半。
然而民進黨的大陸政策只是影響兩岸關係發展的因素之一,大陸是否對兩岸關係有新的思維和做法也是是關鍵因素之一,但是這也是讓人對兩岸關係未來發展難以樂觀的重要原因,我們或許可以說兩岸關係已經開始進入了一段停滯期。
面對共產黨、國民黨與民進黨之間的分歧與矛盾,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洪奇昌主張要"求同存異",他表示,現階段台灣社會對兩岸政治及經濟統合仍不俱集體共識,但尋求平等協商共創合作雙贏並排除雙方政治疑慮,因是未來兩岸互動的關鍵。“求同存異,化異求同,和平發展,合作共榮”,應是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途徑。
洪奇昌表示,未來一年的政治變化如何還很複雜,即便民進黨此次選舉空前的席捲13席地方首長,但在多處地方民代選舉的總得票數,增加幅度不多。學運所產生的民氣可用,但選民在“總統”大選中,仍會偏重“國家安全”及經濟政策的考量,民進黨最後勢必仍要正面提出兩岸關係的論述,否則2016年不排除就擺盪回歸支持國民黨的可能。至於未來民進黨與公民團體的競合,特別是不分區名單,必須計劃與公民團體展開對話,並且擬出一套可行方案來確保雙方均能保持正面競合的機制。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朱松嶺表示,所謂“九合一”是台灣地方選舉,跟兩岸無關的偽命題不攻自破。每次選舉之前進行評估,之後進行總結,並提出應對之策似乎已經成為近年來研究台灣選舉的常態。然而,有個很容易令大陸研究者忽視的問題就是:“生活台獨”成為台灣民眾認為的“國家新常態”。不明白這個道理,所有的對策只能一步步將兩岸關係帶向台灣和平獨立的境地。
朱松嶺指出,消除“台獨”願望是一個長期的工程。首先,對堅持“九二共識”的力量一定要加強傾斜的力度,不僅僅是經濟的傾斜,還有價值觀塑造以及話語權爭取的傾斜。其次,在相關問題上,無為勝有為。兩岸力量消長使得台灣民眾的優越感喪失,對大陸和統一的渴求上升。再下一步,自然水到渠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