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吳曉靈:農信社的合作金融系“夢碎合作”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3-27 00:44:04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全國人大常委會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中評社 孫儀威攝)
  中評社博鰲3月27日電(記者 孫儀威 黃蔚)昨日,2015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正式召開。“普惠金融——探索農村金融改革新模式”成為本年度論壇的首場秀。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全國人大常委會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在發言中表示,三十多年來我國的農村金融實踐存在許多誤區,原來的“農信社走合作金融道路”在今天看來可謂是一場“夢碎合作”。

  吳曉靈表示,在她看來,中國對農村金融體系的定位從一開始就是對的,即建立商業金融、合作金融與政策金融“三合為一”的農村金融體系。但三十多年來,我國在發展農村金融的實踐過程中存在不少誤區。在很長一段時間中,農信社和農業銀行是我國在農村金融服務當中的主力軍。但就農行的商業性和農信社如何展開合作的問題,她認為國家一直沒有找到一條合適的道路。

  “中央銀行花了1600億央行票據來幫助農信社擺脫歷史的包袱,輕裝前進更好地為農村服務,當初確定的方向還是希望農信社走合作金融的道路。但是三十年地實踐,我的結論是夢碎合作。”吳曉靈說。

  究其原因,吳曉靈認為,因為我國從1958年把農信社變成了國家銀行的基層金融經營機構以後,到現在要想回到真正的合作制是“已經不可能了”。她認為農信社由於植根於農村,希望其還是更好地就走商業化道路、股份制改造。但是這種股份制改造並不完全等同於普通的商業銀行可以實行股份合作制的改造。但吳曉靈亦指,中國確實是需要信用合作,特別是小農經濟難以適應社會化的大生產。我國農村的集約化生產兩條道路——要麼走大農產道路,要麼就走合作經濟的道路。而中國的土地制度和各方面的制度決定了走大農產的道路非常有限。然而在她看來,家庭農場的規模也十分有限。“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把以家庭聯產承包制的小農,能夠走合作經濟的道路,真正走向生產合作、銷售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體的合作道路,我認為是未來的方向。”吳曉靈說。

  但是,在中國特殊的環境之下,這個全新的信用合作已經不能夠走歷史的道路了。因為現在世界各國存在的信用合作社都吸收存款、發放貸款、辦理結算。但我國因為從新中國建國以來,就用行政的力量,已經把金融服務,特別是存款服務、結算服務鋪到了鄉鎮。吳曉靈認為中國在這方面的金融服務上做得是“十分到位”的,但就是缺乏足夠的宣傳。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