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上個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總理李克強訪問東南亞,並表示中國承諾將在更廣泛的領域提升與東南亞的合作,其中就包括災難救援方面的內容。
分析人士認為有多種原因可以解釋這次中國救災反應的滯後。
東盟與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徐麗平博士說,兩國因中國南海糾紛日趨緊張的雙邊關係是導致中國賑災反應滯後的關鍵因素。
“眼下,中菲關係處於非正常狀態,所以政府不可以通過正常途徑來處理這件事請,”他說,為了避免尷尬,北京要先確認馬尼拉是否已做好準備接受中方援助。
此外,“政府還要評估該給菲律賓多少救災物資,因為不管是給的太多還是太少,都將會受到菲律賓民眾甚至中國人的批評,” 徐麗平說。
但是,中國外交學院教授王帆認為中菲關係的緊張並不是中國這次救助行動的考量因素,他說,“海燕”也影響了中國的海南和廣西,因此中國自己也必須應對颱風帶來的危害。
而新加坡分析師尤安格雷厄姆指出,颱風來襲的時候正好趕上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這可能是反應滯後的原因),但是他認為,在這件事情上,中國若能作出更迅速的回應會有助於提升中國在區域內的形象,給區域國家留下自信堅決的印象。
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的一個高級研究員說,“對中國而言,向菲律賓提供有限援助,並以此證明中國可以因人道主義而撇開中國南海爭端,並不是多難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