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2日電/在克里米亞變身為俄羅斯聯邦主體之後,烏克蘭危機的焦點正在逐步轉移到烏克蘭東部地區。讓烏克蘭新當局尷尬的是,他們儘管對俄羅斯的所作所為極為憤慨,但又無力拒絕對話合作。反觀一度瀕臨“新冷戰”邊緣的美俄關係,也在逐漸回歸對話與合作的軌道。看來,俄羅斯讓西方難以容忍的“侵略性”隨著外交和經濟對話很可能被逐漸淡化。應該說,普京當局管理地區危機的高效率令人印象深刻。
如此高效率的危機管理得益於集中統一的安全體制、戰略謀劃水平和強力部門的執行力。俄羅斯的危機管理依托於以聯邦安全會議為核心的統一的國家安全體制,能夠充分反映國家利益訴求和體現整體安全戰略。普京通過聯邦安全會議掌握戰略全局並採取最高決策,通過國防部主導的軍事指揮系統保持軍令暢通,借助外交部和聯邦安全會議附屬的跨部門國際安全委員會和軍事安全委員會組織咨詢、論證和發揮協調作用,保證外交、軍事、安全、情報部門和議會相關機構的密切協作,使危機決策保持高度的權威性、連貫性和靈活性。
為了保障危機反應靈敏和處置高效,普京當局注重依法和按照預案決策。普京作為總統具有對國際危機做出臨機決策的最高權限,但是他所採取的緊急措施符合憲法賦予總統的權限,也符合安全法和國防法所規定的程序。依法行事也保障了各級各部門能夠根據實際需要做出補充決策,行使好各自職責。
近年來,隨著危機事件多發易發,俄羅斯安全部門大多在跨部門委員會聯合預案的基礎上,制定了各自的反應預案。經過一定程序,相關預案具有了近似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法律法規賦予個人應對危險和威脅時主動反應的責任和義務,上級決策命令給下級發揮主動性提供了空間,完備的危機反應預案與個人崗位職責緊密結合,使人在關鍵時刻知道如何行動,這一切構成了俄羅斯危機管理高效的基礎。當然,在追求高效危機管理的同時,也要辯證地看待,既要看當時,也要看長遠,在處理極為敏感的國際事務時,完全從時效出發有時難免造成決策或執行環節的偏激,犯過猶不及的錯誤,甚至留下後遺症,從另一個角度對國家安全造成不利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