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台聯研究室高鵬 |
下午發言的學者中:
清華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蘇毓淞從中間選民分析島內最近兩次“總統”選舉,認為中間選民對最終選舉結果影響極大。2008年,中間選民在政治上中間偏統,經濟上中間偏開放,中間選民的訴求與國民黨接近,因此國民黨獲勝。2012年,台商對選舉結果有決定性影響。台商在政治上中間更偏統,經濟上中間更開放,因此2012年國民黨再次獲勝。蘇毓淞推測2016選情認為,這次的中間選民檢討兩岸經貿交流,可能得出不太積極地結論,因此可能政治上更偏中間、經濟上更保守,由此推斷民進黨可能勝選。
全國台研會研究部副主任李賀認為,現在到2016年選舉前,民進黨政策不會有顯著調整。他論述認為,2012年選舉的兩岸因素主要是經濟而非政治,當時服貿協議還沒有簽署,台灣民眾普遍對協議有期待。現在,島內普遍對兩岸簽署的19項協議持檢討態度。因此,民進黨沒有實質性調整兩岸政策的動力,其調整只可能是策略性調整。具體為:第一,拋棄衝撞性的策略轉而尋求更開放的策略;第二,推動務實的兩岸交流,但會設置各種紅線;第三,在交流中側重體制上的差異,突出兩岸意識形態的不同;第四,將兩岸政局納入國際格局,聯合美國、日本以及東南亞其他國家對抗大陸。
浙江大學台灣研究所博士後李文藝認為,島內形勢支持服貿,主要是從經濟角度考量,反對主要是從政治方面考量。因此,學運反映出大陸對台政策設計欠缺某些方面的考慮。大陸需要正確把握島內民意的動向和走向,“把實事辦好, 把好事辦實”,不能簡單讓利,依賴一黨一派,而是要長期進行深入工作,扶植島內支持統一的力量。
武漢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祝捷從憲法層面解讀了“一中框架”認同下的憲法構建,提出正確認識“中華民國憲法”的“一中”資產,希望以港澳基本法出發將台灣“中華民國憲法”向限制性法律進行建構。
最後,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助理李振廣表示,促進兩岸和平發展需要意識形態領域的思想解放,需要海納百川的包容胸懷。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強調群眾路線,最近一年多來,中共也一直在貫徹群眾路線。如果交流中出現的問題能使兩岸民眾認識到兩岸的價值衝突,不一定是壞事。舉例來說,如果大陸的辦事機構能夠改善細小的工作,讓台灣同胞切實感受到舒服,兩岸的價值衝突會逐漸磨平。有了海納百川的胸懷,對台思路才能出現更多更新的調整,未來光明的走向會十分值得期待。
以上提到的精彩論述均在中評網上刊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