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0日電/1月17日,伊拉克軍隊在該國北部和西部開展的軍事行動中,擊斃至少21名“伊斯蘭國”組織武裝分子,並收複3座村莊。“伊斯蘭國”組織的大本營在敘利亞和伊拉克。在中東地區,與“伊斯蘭國”組織並駕齊驅的另一個極端組織,是活躍在也門的“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
恐怖主義勢力惡性膨脹,加劇了中東多個國家的緊張形勢和動蕩局面,也破壞了世界的安寧。人們不禁要問:“伊斯蘭國”和“基地”究竟是兩個什麼樣的組織?二者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繫?它們不斷坐大對地區格局帶來什麼影響?中東各界對兩個組織有何看法等等,都值得人們探究和思考。
“伊斯蘭國”和“基地”組織是兩大毒瘤
“伊斯蘭國”組織的前身是“基地”組織在伊拉克的分支——伊拉克“基地”組織。近年來,敘利亞內戰及伊拉克局勢持續動蕩為該組織的壯大提供了條件。在合併了其他幾支宗教勢力後,該組織於2013年4月成立“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2014年6月,又宣布成立“伊斯蘭國”組織。
“伊斯蘭國”組織與“基地”組織雖然擁有共同的終極目標:要在世界上建立“最純潔的伊斯蘭國”,施行嚴格的伊斯蘭教法,但在戰略部署方面,二者存在嚴重分歧。在獲取新的支持者和資金方面,雙方也在激烈競爭。
“伊斯蘭國”組織“建國”,其領導人巴格達迪自封“哈里發”,明顯損害了“基地”組織在全球“聖戰”中的正統地位。去年2月,“基地”組織發表聲明,聲稱切斷了與巴格達迪的所有聯繫。此舉顯示出“基地”組織與“伊斯蘭國”組織已處於決裂狀態。
“基地”組織以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偏遠地區為中心,試圖通過在全球發展分散的下層組織來達到其終極目標。同這種遍地開花的戰略相比,“伊斯蘭國”組織則更傾向於領土兼並、建立政權的穩扎穩打式戰略,最終實現“哈里發帝國”的夢想。據美聯社報道,“伊斯蘭國”組織近日試圖在阿富汗南部地區建立新據點,甚至想從阿富汗塔利班內部“挖人”。長期以來,“基地”組織視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為其後院,但隨著“伊斯蘭國”勢力的介入,兩個組織不可避免地會發生衝突。
以也門為據點的“基地”組織活動大致可分3個階段:20世紀末至“9·11”事件期間是“基地”組織在也門的滲透階段;2001年至2006年是也門“基地”組織遭受重創的時期;2006年至2009年,也門“基地”組織卷土重來,並與沙特的“基地”組織合併成立“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近年來,該組織利用也門和地區局勢動蕩,展開了新一輪恐怖主義活動。
美國傳統基金會阿利森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中東事務高級研究員詹姆斯·菲利普斯認為,“基地”組織與“伊斯蘭國”組織的競爭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權力鬥爭可能會消耗他們的實力,另一方面,也可能引發“恐怖競賽”——看誰能夠針對西方發動規模更大的恐怖襲擊。
埃及開羅大學政治系教授哈桑對記者說:“‘伊斯蘭國’組織比‘基地’組織在意識形態上更加極端。這兩個組織重建聯盟恐怕是不可能的,但不管怎樣,它們都是人類社會肌體上的兩顆毒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