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匡迪(中評社 黃博寧攝) |
中評社北京1月25日電(記者 黃博寧)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徐匡迪昨日在第六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上指出,保持新常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非常不容易,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難度比粗放型增長高很多。跨過新常態這道坎坎,就要通過深化改革和制度創新激發企業和個人“創新”和“創業”的活力。
徐匡迪說,二次大戰以後,有23個國家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只有5個國家成功。要進入發達國家的領域,宏觀經濟換檔減速不是自動滑行,是要花更大力氣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難度比粗放型高速增長要大得多。
以阿根廷為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中國一窮二白,阿根廷是世界排名前列的經濟大國,能夠製造飛機、火車、汽車,是當時的發達國家。阿根廷曾經進入世界前十名,最高的時候到過第六名。由於不直接參與二戰,所以產業都轉到阿根廷,它的日子很好過。
60年多過去了,中國的高鐵技術、能源技術、大部分製造技術都位居世界前列,阿根廷被遠遠甩在了後面,飛機、火車、汽車工業都不行。如果不是這次習主席去,中國買了一大批阿根廷的國債,阿根廷就會破產。阿根廷不發達嗎?阿根廷很漂亮,像歐洲國家一樣,阿根廷的足球踢得那麼棒,探戈舞會所在地進去就像宮殿一樣,但是光跳舞、踢足球救不了國家。
跨過新常態這個坎,要通過深化改革、制度創新、激發創新和創業的活力。徐匡迪以阿里巴巴為例。為什麼起能夠在杭州發展起來?因為杭州有比較寬鬆的環境。馬雲曾經到過上海,結果上海的各個業務部門很精明,甚至是太精明,不同意新式互聯網的方法。時任杭州市委書記以三年為觀察期,約法三章:
第一,不要發大的案子,第二,每年營業額要翻番,第三,要用大量的大學畢業生,最後取得成功。徐匡迪說,說到底這是激發了企業創新的積極性和人員創業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