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鑒於很多國會議員對華的批判態度,習近平前往美國國會,與參眾兩院領袖面對面交談在所難免。在美國的分權體系中,國會在塑造公眾輿論、設置行政議程、阻撓政策執行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國會通過否決法案,阻止IMF改革增大中國投票權,僅是一個案例。
在假定與習近平的會面中,幾乎可以肯定有議員會問“政治上不方便”的問題——不管出於什麼動機——面對他們都比迴避要好。面對面的對話也許不會改變他們對中國的觀念,甚至加強固有看法,然而這樣的對話或許也會使得他們更好理解中國的關切和視角。觀點的交換有助於消除雙方本應澄清的誤解。最重要的是,面對面的互動把本是非個人化的國家間關係個性化,輕拍肩膀或者一句幽默的評論,對建立私人關係、加快政策討論都有巨大的幫助。
習近平也應該安排與商界會面。上世紀九十年代,美國的跨國公司構成了強大的“中國遊說團”。在反對國會把中國人權狀況與雙邊貿易掛鉤的問題上,他們發揮了關鍵作用。2001年通過法令使得中國加入WTO,他們也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大概從2005年以後,由於對中國的WTO實踐和產業政策感到沮喪,他們對中國漸為批判。習近平應該與美國商界見面,解決他們的關切,否則雙邊關係或失一大支柱。
本著同樣的精神,中國的最高領導人可以考慮見工會負責人,聽聽他們的抱怨。中國已經成為美國工人困境的替罪羊,對華貿易赤字、人民幣匯率經常被說成美國製造業就業機會減少的罪魁禍首。但真實世界的經濟規律比政客在競選中的簡單解釋複雜得多。習近平應該強調雙邊貿易和投資好處,比如中國的投資為美國帶來的就業機會。
2012年的訪問中,習近平在愛荷華州的小鎮上見了1985年訪問時的老友。回北京前,他還在洛杉磯斯台普斯中心看了場籃球。這兩場行程說明,他願意與美國人民溝通。延續這一公共外交,習近平可以當一場棒球比賽的貴賓,或者在白宮草坪上和奧巴馬翻弄漢堡,與曾經在中國學習過的美國學生見面也很值得。長期看,建立穩定的雙邊關係,沒有什麼比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重要。
鄧小平訪美是30多年前的事了。歷史背景變換了許多,再想要複製1979看來不可能。然而,鄧小平和習近平有許多共同點,他們都自信、坦誠、腳踏實地。儘管在完全不同的政治文化中,在中國廣受歡迎的習近平不一定能在美國也受到歡迎。然而只要9月份習近平的訪美之旅安排得到,一定是成功的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