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動兩岸文化融合研討會現場。(中評社 林艷攝) |
兩岸關係是一個“合中有分、分中求合”的過程。因為兩岸主權宣示重疊,所以目前主權是“合”,因此“反對分離”。第一個“分”與第二個“分”字表示兩岸治權的分,最後一個“合”字是指治權的合。“合中有分、分中求合”的過程就是“反對分離、接受分治、推動統合”。
簡單地說,兩岸不太容易從“分治”直接跳到“統一”,中間必須經過一個“統合”階段,兩岸統合學會所有的努力就是為這個統合階段建立論述與推動可操作的建議,以強化及鞏固兩岸的認同為首要目標。
張亞中說,有些事情,例如兩岸政治定位、國際共同參與、軍事安全等,必須仰賴兩岸政府達成和平協議後才能順利開展,但是有些事情,例如文化議題,兩岸民間可以推動的空間很大,因此,今天三個主辦單位特別邀請各位一起就“推動兩岸文化融合”一事交換意見。
做為主辦一方,為這次會議,我們做了豐富的準備,提出五個提案,包括:第一、發行中華卡以強化兩岸的身分認同;第二、兩岸使用同樣的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第三、兩岸高中國語文課程教材內容,一半以上相同;第三、推動兩岸文字趨同化;第五、推動兩岸民間共同編撰寫晚清以前歷史課本。這些提案都有一個共通點,即是基於“沒有參與就沒有認同”、“沒有共同歷史文化記憶就沒有共同認同”的認識,以強化及鞏固兩岸認同為目標。
兩岸統合學會認為,文化融合有助於未來的經濟統合及政治統合,缺少文化融合,兩岸的經貿與政治關係將有如沙中建塔,不僅不易,亦極為脆弱,禁不起任何的風雨。
張亞中說,“剛才聽到葉院長的詩文令人感動與啟發,我也想用一首自己寫的偈供大家參考。”“大寒激起千堆雪、狂風吹起萬頃浪;一束陽光澤百花,十分來去渡十方”。兩岸曾經有過近半四十年的大寒狂風,我們要珍惜現有的陽光,文化融合是最柔和也是最溫暖的陽光,而我們彼此從十方而來,在這十方所建的大覺寺,尋求兩岸之覺,共同討論彼此的未來,我們為的不僅是兩岸,也是為我們自己。希望與會學者能夠盡情暢言、發表宏論,亦期能夠集思廣益,達成未來我們應該努力的共識。
最後,張亞中指出,此次會議的名稱特別強調“推動”兩字,希望各位能夠以不僅坐而論,亦能起而行、共同推動兩岸的文化融合。
此次 “推動兩岸文化融合研討會”主題為“深化文化認同、探索文化協議”,是由孔子基金會、兩岸統合學會、中國評論通訊社主辦,宜興大覺寺協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