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副會長辛旗。(中評社 黃博寧攝) |
第三,用典用的非常好,且很形象。辛旗說,比如習主席引用的“兩岸關係之錨”的說法,錨定了,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過去說,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這個表述是不對的。他認為,“釣魚台”這個詞有一語雙關之意。錨定了,兩岸人民之間的情感包括政治定位定了,一個中國。即使東海掀起風浪,一樣可以應付釣魚台列嶼問題,穩坐釣魚台。再者,他也引用了汪辜會晤之後講的“合情合理安排”,提出的很多合情合理安排都非常準確。比如當前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任何情況下,都可以“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第四,辛旗認為,習主席還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歷史不能選擇,但現實可以把握,未來可以開創。雖然過去也在對台方針政策里用過這樣的話,但現在是習主席以中共中央總書記的名義把它講出來,這里面蘊含的意義非常豐富。一是,兩岸現在的問題是由於中國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或者稱內戰造成的結果,無法選擇。這是上一代人甚至上上一代人留下的恩怨,沒有辦法選擇。二是,講話當中提到的甲午,也是無法選擇的歷史。中日甲午戰爭爆發至今已過去120年,習主席用當年晚清政府在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下被迫割讓台灣的這段歷史,來說明台灣同胞有著特殊的歷史遭遇。
辛旗說,過去我們講,中華民族是大悲情,台灣是小悲情,雖然都是悲情,但歷史過程有些不同。所以習主席特別用了“歷史遭遇”這個詞,也講到了“感同身受”,這個歷史是無法選擇的,但是現在可以把握。怎麼把握?國共恩怨、以及由於日本殖民統治台灣50年造成了台灣同胞特殊的歷史遭遇之後的悲情情結,這些方面都可以在現實的把握當中一步步去解決。它蘊含著我們的政策當中會充分考慮台灣民眾的特殊歷史情況。所以才引出後面所講到的,“兩岸同胞要相互扶持,不分黨派,不分階層,不分宗教,不分地域,都參與到民族複興的進程中來,讓我們共同的中國夢早日成真。”
還有,習主席對台灣的情況非常了解。講話中提到了“珍視台灣現行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這里面蘊含的就是我們不會改變,還是鄧小平先生過去講的“井水不犯河水”的問題。辛旗說,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過程中,兩岸“兄弟登山,各自努力”,但是大框架不變,就是一個中國,而且是一個中華民族,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把過去傳統的表述自然而然地就表達出來,含義非常深刻。
辛旗說,習主席和連戰先生的此次會面應該說是一次坦誠相見。“歷史不能選擇,但現實可以把握,未來可以開拓”,這句話也體現了他過去講的兩岸政治分歧不能一代一代的傳下去,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擔當和作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