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援坦言有所焦慮(中評社 鄧冠英攝) |
第一,對於南海島礁認同問題,兩岸四地可以召開研討會,拿出各自手中的不同證據,形成共同的聲音,一致對外共同宣誓“祖權”。羅援說,這比一家去講的聲音會更大,對國際影響力也會更大。
第二,兩岸在軍事上也要進行一些必要的合作。羅援說,在兩岸政治互信問題尚未解決之前,兩岸想在南海上進行聯合巡防有一定難度。但至少雙方可以有一個默契,比如在各自巡航過程中,一方不要干擾另一方,甚至可以向對方提供一些水文地質的信息或是後勤的保障。
此外,黃埔同學會及黃埔論壇等所集合的兩岸軍事精英退役的上將、中將、少將等,也可以進行一些內部閉門的研討和推演。一旦南海真正出現危機,兩岸雙方至少可以在一些行動上相互提供諮詢建議。
第三,台灣在大陸投資建廠辦企業的模式很成功,羅援表示,可以將這個經驗移植到海上合作。比如,在海上進行聯合開發,兩岸可以多設置幾個勘探平台。如果將來南海到處都是中國的勘探平台,屆時南海局面將有一個大的改變。此外,雙方還可以考慮共同開發南海旅遊業,馬爾代夫的國際旅遊中心成功經驗也可以借鑒到南中國海上。兩岸可以採取合資公司的形式,在南海建高腳屋,使其成為國際旅遊景點等等。
總之,兩岸建立互信,與其“坐而論道”,不如“退而結網”,以兩岸利益的交集點、認同點為抓手,採取一些實際行動,將兩岸關係穩扎穩打推向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