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台灣的著名藝術家、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系洪根深教授為中評社記者題字。(中評社 林艷攝) |
何為真正的藝術創作?發乎於心!
“一個藝術家如果持續畫50張同樣風格的作品,說明他已經不再是真正的藝術家。就像生命如果一直停留在30歲,其實就是一種浪費。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我們必須要用新的眼光、新的思維和新的姿態、技巧來進行藝術的創作。”洪根深說,一個作品之所以能稱得上是藝術品,需要具備時代性和藝術家的觀察力、洞察力、技巧、胸襟、語彙等等。回顧他的作品,大致可以分為6個時期,每個時期都有不一樣的特色。最早的階段是塑膠布塌印系列,緊接著是水印系列、人物系列、人性繃帶系列、新傳說系列、畫布系列。其中,在1983年的時候,洪根深到醫院探望出車禍的父親,這場車禍也給了他一個創作靈感。尤其,當他看到父親被繃帶包裹著動彈不得時,他希望能夠表達出人性幽暗底層的尊嚴。所以,一直到86年,他嘗試著創作人性繃帶系列。他希望藉助繃帶技巧,表達出對政治和人性的批判。後來台灣解嚴,他又嘗試了一系列的新傳說畫風。
洪根深說,台灣是一個移民島,文化不能單一,必須要海川百納,就像大唐文化一樣的輝煌態勢。藝術家也是如此,可以討論理論和藝術風格的不同,但不要去排斥別人如何做。藝術創作沒有所謂的對與不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藝術創作思維,這是無法進行比較的。只要真正發乎於心,就是好的藝術作品!
見證高雄的藝術發展 藝術沒有黃昏
洪根深見證了高雄藝術的發展,他說,70年代時的高雄和台北,在藝術的發展上相差了十年。高雄是一個新移民都會,藝術家們可以結合當地人口結構等等創作出更多符合人性的作品。大學畢業後,他堅持要回到高雄好好創作。1987年,台灣醞釀解嚴,藉由這樣的契機,他和幾個大學的朋友一起成立了高雄藝術現代畫會。他說,高雄雖然是一個工業化城市,但由於人民水平的提升,加上當地財團的支持,以及民間團體的推動,文化政策的扶持,加上藝術家的覺醒,如今的高雄藝術已是一片光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