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毅夫在會議上發言(中評社 束沐攝) |
台灣青年世代,實際上從1895年到1925年,三十年一個世代,這個世代青年可以以蔣渭水先生為一個代表。他的家庭非常好,是迫於民族大義參加了反日戰爭。第二個世代,從1925年到1945年,這個世代的台灣青年經歷了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他們在精神上非常焦慮、非常痛苦,這一代台灣青年以民族大義為重參加了抗日戰爭,代表人物就是林正享先生。第三個世代是1945年到1970年,按照台灣說法是台灣白色恐怖時期,這一時期代表是陳明忠先生,他基於民族大義,同時愛國並重。第四代是台灣黨外運動重合時期,1970年到1990年,這一時期代表很多,比如已經故去的蘇青林小姐,她也是基於民族大義,獻身愛國運動。
汪毅夫說,現在我們面對的台灣這一代青年,是從1991年到2020年的青年,他們是80後、90後和00後的組合。他們是在由李登輝先生發動和推動的“去中國化”環境下成長的,對他們有很多的批評,我認為不應該這樣對待這樣一代青年。實際上,這一代青年正好是在兩岸交流交往大背景下成長的,他們也有很多機會來接受民族大義的教育。他們從前輩那裡繼承了民族大義的基因,也接收到了民族大義的教育。這一代青年,我相信2021年,第一個百年目標實現之年,他們就會成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對此,確信不已。
汪毅夫回應“二二八”
汪毅夫表示,從去年開始就連續在網上發表文章,第一篇文章講到了謝雪紅,這篇文章講的是謝雪紅不是台獨之母。因為她對台獨之父很狠,對台獨之父這麼狠的人怎麼能說是台獨之母呢?第二篇文章提到了台灣民主自治同盟總會,它在創建的時候就旗幟鮮明地反對台獨,台灣民主自治同盟是二二八之子,二二八之子都反對台獨,怎麼能說二二八運動是台獨運動呢?第三篇文章是《二二八的親情記憶》,是講在二二八發生時,兩岸同胞互助的故事,這是兩岸同胞的親情記憶,極端化的政治對民生的傷害是災難性的,但任何力量都沒有辦法破壞兩岸一家親的情形。同時,我還發表了一些文章是關於二二八家屬在大陸生活的狀況,他們在大陸生活得到很好的照顧。這方面我收集了很多史料,我也在關注二二八的問題台灣在島內的發酵,發酵一定問題,我還會根據史料發表我的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