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九大新聞中心昨晚以“農業科技創新”為主題舉辦集體採訪。(中評社 束沐攝)
|
中評社北京10月22日電(中評社報道組)十九大新聞中心昨晚邀請五名農業領域的十九大代表,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唐華俊,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何中虎,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研究所研究員魏靈玲,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農村能源與環保研究所副所長沈玉君,江西省安義縣種糧大戶凌繼河,以“農業科技創新”為主題接受集體採訪。
與之前幾場以宏觀政策、國家發展、思想理論等“大主題”的記者會不同,這場記者會從老百姓餐桌上的糧食、蔬菜、水果開始說起,五位農業領域的代表以詳實的數據、生動的故事講述了他們在農業科技創新領域的實踐,他們擺數字、談經驗、道成果,語言樸實幽默,可謂是最接地氣的一場記者會。
“農業科技大家都很關注,與我們吃飯有關係,從我們每天餐桌上的變化,就是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奶瓶子的變化,就能夠看到農業科技的變化和進步,不斷地豐盛、豐富。” 唐華俊代表在開場白中介紹了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科技所取得的發展與進步,他以黃瓜為例說,大家吃黃瓜都會發現黃瓜根部不願意吃,有點苦,“到底是什麼東西控制著這種苦味,如果在機理機制上搞清楚了,我們在育種上就會有更好的方向。”
小麥育種專家何中虎代表驕傲地說,中國的小麥育種在國際上是享有很高聲譽的。“我們小麥人,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有信心、有能力為確保我們國家的糧食安全和綠色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他介紹,小麥是中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它同時還是健康和環保作物,“之所以說它健康,就是你吃了以後不會發胖。”他的發言引起了會場裡一片輕鬆的笑聲。
“雖然我們的工作和畜禽糞便和秸秆這些又臟又臭的東西打交道,但是我們科研的目標是非常美好的,我們的終極目標是讓農業更綠,讓農村更美,讓農民更富。”從外觀來看,沈玉君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美女代表”,但她是一位從事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方面的科學家。她說,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是農業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綠色發展,特別是在中央深改組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也提到了農業的綠色發展。
流轉土地20070畝、托管土地35700畝、年加工稻穀40000多噸、帶領農民6700戶致富、優質品種推廣率90%以上、機械化推廣率90%以上、種田的年輕人平均拿到14.7萬年收入、合作社六年拿到182萬……種糧大戶凌繼河用一組組數據展現了新農村的新變化,以及新時代新農民的“滿滿獲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