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4日電/據明報社評,香港面對先與哪方通關的抉擇,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天申明,與內地通關仍是政府“首要工作”,可是對於議員要求訂出通關路線圖,林鄭僅表示有待疫情穩定,再按內地所提條件推行,現在難有時間表。疫情仍處高位,減重症減死亡一定是眼前首務,但政府也要及早謀劃下一步。特首近日再三表示,抗疫工作不是兩條路線之爭,但客觀現實是清零抑或共存,與香港先跟內地或外地通關緊扣相連,非此即彼,以現時態勢,未來一個月若不做全民強檢,清零時機一過,很可能只有“順勢”先跟外地通關這一選擇。一個負責任的政府,說一不二,言出必行。一天沒有具體路線圖,與內地通關不過是口號。
清零或共存決定通關 全民強檢可掌握疫情
第五波疫情,衛生署確認感染人數逾107萬,港大流行病學模型則推算,實際感染數字可能多達440萬。林鄭昨天表示,專家的推算有參考價值,但現實情況遠比數學模型複雜,不可純粹靠模型推測去制訂政策。然則現在當局究竟是根據什麼,去準確掌握疫情、制訂政策?自從當局容許市民自行呈報快速測試陽性結果後,由於很多人無呈報,又或無症狀無檢測,衛生署的數字,已無法準確反映社區傳播情況。有專家根據外國經驗,假設“每1名已知感染者背後有3、4名未知的染疫者”,從而做粗略估計,流行病學模型某程度已較為嚴謹。政府常言抗疫要“快、狠、準”,市民看了近月情況,倒想知道這個“準”字從何說起。
誠然,衛生署感染數字徐徐下降,加上政府所做的污水檢測,以及圍封強檢發現感染比例,皆指向第五波疫情有所回落,不過若要全面掌握疫情,全民強檢必然精準得多。當然,如果特區政府打算仿效歐美與病毒共存,對於感染數字的掌握,確實毋須太精準,足以判斷是否出現新一波疫情便已足夠,入院率和死亡率等也許更重要。可是最近特區政府對於全民強檢、清零或共存等問題,不論言或行,經常令人搞不清當局想怎樣。
第五波疫情高位橫行,無人認為現在是合適時機做全民強檢,國家衛健委抗疫專家梁萬年亦認同,暫緩全民強檢不等於躺平,香港抗疫即時重點是減重症減死亡。日前林鄭大談香港動員力不如內地,全民強檢“挑戰很大”,予人觀感是香港想做也做不來,昨天的說法,則變成如果疫情去到末段,有助達到抗疫目標,“一定會做全民強制檢測”,不會計較資源。政府專家顧問梁卓偉表示,香港要選定清零或共存,林鄭回應抗疫工作不是兩條路線之爭,本港抗疫“目標清晰”,“與國家一致”。她提到,因為社會經濟需要,與內地通關仍是特區政府“首要目標”,但當立法會議員問及兩地通關路線圖,林鄭只說先待第五波疫情穩定,再按內地之前提出的條件推進,現在難有時間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