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大學黨委書記、粵港澳發展研究院理事長陳春聲(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
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張志剛圍繞“港人治港與愛國者治港”發表主題報告,他指出,港人治港在過去長期面對兩大難題:一是和全世界一樣,所面對的考卷越來越難;二是97年以前是英人治港,香港並沒有港人治港的經驗。這也使得很多反對派利用“港人治港”基本政策方針作為奪權手段,導致香港特區政府管治越來越難。因此,如果我們國家不祭出港區國安法、不提出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和完善香港選舉制度,香港政治鬥爭會更加激烈。他認為,愛國者治港是確保港人治港行穩致遠、達到最初設計目的、提高管治能力、解決香港長期累積下來的深層次問題的重要保障。當前最重要的是解決人的問題,要有系統地培養一些治港人才,建立愛國者治港管治人才體系,這樣才能越走越遠。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陳廣漢教授圍繞“香港經濟增長的結構與要素效應研究”發表主題報告指出,香港高度服務化的產業結構使科技創新失去產業依託,抑制香港技術進步,是影響香港自主性經濟增長能力的深層次原因。在完全自由經濟環境下,微觀主體的驅利行為,導致物質和人力資本向高回報率的金融、地產和專業服務等部門流動和配置,推動了產業空心化結果。在現行經濟運行條件下,香港的產業空心化和“脫實向虛”趨勢具有自我實現和自我強化的動機,破解香港經濟深層次結構問題,需要調整經濟運行一些體制變量。對此,他提出三點建議:一是特區政府要調整“積極不干預”的經濟治理思路,創造有利的市場條件和激勵機制,引導各類市場主體積極參與科技創新。二是抓住新一輪技術與產業變革機遇,探討香港“再工業化”路徑,利用香港優勢,構建本土科技產業體系。三是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化粵港澳科技分工合作,攜手打造國際科創中心。
上海紐約大學應用社會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吳曉剛圍繞“香港社會民生問題研究”主題作報告指出香港五大深層次矛盾為:首先是市場自由放任與政府積極有為之間的矛盾,其次是保持經濟競爭力和追求社會均衡發展之間的矛盾,三是推進政策變革和落實政治問責之間的矛盾,四是與世界接軌及與中國內地(大灣區)雙重融合的矛盾,五是短期紓困措施和長遠體制建設之間的矛盾。他說,回歸一開始,董建華擔任第一屆特首時期,還曾試圖為香港撥開荊棘,尋找前途。其後,香港就一直陷入紛爭、原地打轉。不少政策是短期利好,長期利空。2003年非典疫情之後,香港問題又一次暴露出來,只看病症,不究病根,治標不治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