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深表示,在兩岸交流交往過程中,我們結交了很多朋友,包括許多綠營的朋友,他們說了很多言不由衷的場面話,但私底下卻和我們講心裡話、講人話。因此,我們應該要有信心,他們處在非常異化的政治社會裡,有些場面話不得不這麼講,但這不是他們真實的想法。他說,如何把台灣社會的正能量表達出來,發現台灣政治、經濟、社會發展本質規律,不要受到表面現象所迷惑誤導,讓兩岸老百姓看到彼此的真心,這是我們這些讀書人該去做的。
劉國深也向下一代從事台灣研究的青年分享了寶貴的經驗。他認為,作為一名台灣研究工作者,要有基本的理論基礎,沒有專業訓練就很容易被迷惑。所以,希望年輕一輩的研究人員謹守自己的角色身份,首先要像個學者,要有人文情懷,要有專業素養。比如,學政治的要有政治的理論訓練,學經濟的就要有經濟學的理論訓練。如果有條件,年輕人還要以跨學科、交叉學科的視野研究台灣問題。既要掌握現在世界上最先進的學術理論,也要把我們傳統的知識基礎鞏固好、發揚光大、為你所用。同時,也要發揮學術訓練的長處,尋找更多的解決辦法,提出更新的觀念,言人所不能言,見人所不能見,而非人雲亦雲。他認為,台灣研究工作者要看得更加深刻高遠,尤其是要更有格局地思考如何實現兩岸的和平發展、融合發展,乃至國家最終的完全統一。此外,還需要去做正能量的溝通工作,如果只是關起來們來做學者,影響力是有限的,這也是為什麼他非常樂意接受專業媒體和主流媒體採訪的原因之一。讀書人要有抱負,要帶動兩岸社會共同提升中國人的情懷、中國人的智慧和全民的知識文化水準,在這個過程中也提升自己。
曾經也有很多人問劉國深,兩岸統一以後你們還能做什麼?劉國深說,“我們不怕失業的”,統一以後會有更多事情要做,看看香港回歸後的變遷就知道了。他認為,兩岸中國人都是國家治理的參與者,台灣問題的解決涉及到國家治理的問題,在解決台灣問題的進程中,不但國家整體的治理水平會提升,台灣的正能量也會被吸收,大陸的正能量也要與台灣同胞分享,台灣同胞可以在兩岸完全統一進程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後方支援助理記者:徐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