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9屆北京東京論壇開設青年對話活動(中評社 海涵攝) |
中評社北京11月2日電(記者 海涵)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日本外務省支持,中國外文局和日本言論NPO共同主辦的第19屆“北京—東京論壇”於10月19日-20日在北京舉辦。本屆論壇特別設置青年對話活動,中日雙方各有4位青年代表受邀出席,並圍繞青年交流交往相關議題分享看法。作為“北京—東京論壇”的子活動之一,青年對話活動也緊緊圍繞“亞洲地區穩定與世界和平合作:中日兩國責任——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5周年之思考”這一論壇主題,思考與之有關的青年責任。
筆者在現場感受到,不同於政治、經濟、安全等分論壇的“硬核”,青年對話活動更突出“軟”這一特點,現場氛圍輕鬆和睦,兩國青年對話往來順暢愉悅、開放坦誠。在一定程度上,這場對話也可視為中日青年交流的一次微型實踐。參與此次青年對話活動的中日青年來自不同領域,包括傳統媒體、自媒體、金融、科技等多個領域。多領域的碰撞交流能提供不同的思維角度和看問題視角,更能促進互相瞭解啟發,也有助於碰撞出思想火花。據筆者觀察,整場青年對話活動中,中日雙方發言嘉賓談及青年交流有不少共識,具體有以下幾點:
第一,中日青年要多走動。最新的“中日關係輿論調查”結果顯示,中日分別有60.1%和65.1%的受訪者認可兩國關係的重要性,“互為重要鄰國及主要貿易夥伴”“對地區和平與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兩國經濟和產業高度依存”是受選的主要理由。61.5%的中國受訪者和53.1%的日本受訪者肯定民間交流對改善發展中日關係的重要性。但是,兩國去過對方國家的人數占比卻較低。因此,與會嘉賓普遍認為,中日兩國青年要打破目光內視,行動起來,走出國門、走向對方國家,這種直接的、面對面的交流體驗十分重要。
第二,中日青年要打破僵化的認知框架。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複雜,人們頭腦中的認知卻出現了一些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簡單化趨向,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傾向。中日青年應學會摒棄固有標簽,去除簡單化,迎接多樣化,學會接受,在調試當中學會共存之道。未來世界將迎來多樣化發展,人的屬性也將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在去除標簽、接受多樣化的過程中,中日兩國之間的合作也將變得更為順暢。
第三,創新中日青年交流方式。中日青年應該用新的方式,在新的場域,講新的故事。在交流中,應該精準把握“Z世代”的特質,用好互聯網科技及其衍生品,拓寬交流廣度,豐富交流的維度。比如,可以善用自媒體等傳播平台,融入動漫、文學、體育、音樂、影視劇等元素,開拓兩國青年喜聞樂見的共同話語、共通趣味,創新兩國青年交流新形態、新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