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家門口,普京成功制止鄰國亞美尼亞圖謀“入歐”的舉動;在基輔,儘管目前仍聚集著成千上萬的抗議示威者,但普京閣下,似乎在阻止烏克蘭“脫俄入歐”這件事上,已經是十拿九穩的架勢。同時,他希望將過去的附庸國,全部拉入一個叫做歐亞關稅同盟的體系。
在對待亞美尼亞和烏克蘭的政策中,普京可謂軟硬兼施,其中強迫往往多過獎賞,在普京和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所簽協議的附屬細則中,很明顯能看出莫斯科承諾的經濟實惠是以苛刻的條件作為前提的,只有烏方在行動上表現得順從聽話,莫斯科才會提供對方所需的貸款。瑞典外交部部長卡爾•比爾特(Carl Bildt)對普京的政策有尖刻而到位的評價:“不講理的壓迫能讓政策最有效地執行”。
這些都讓普京感到自我膨脹。而就在此時,索契冬奧會也即將到來,冬奧會的開支已經超出政府的控制範圍,並且,很多國家的領導人為了抗議俄聯邦政府對於人權的漠視,將對這屆冬奧會進行聯合抵制。但普京並不關心這些,他希望的,是通過展示冬奧會的盛況向世界傳遞俄羅斯崛起的觀感,但這只不過是一個假象罷了,而釋放霍多爾科夫斯基,則會幫助普京緩和來自西方國家的抗議。
克里姆林宮從來是以“零和遊戲”的原則來制定外交政策,他們視北約和歐盟為永遠的對手。在這種冷戰思維中,如果歐洲在經濟上兼併烏克蘭,那必定是俄羅斯的失敗,敘利亞問題亦是如此,他們甚至認為,歐美之間貿易的擴大,也會影響到他們對過去附庸國的控制。
我認為,俄羅斯幾乎沒有朋友可言,為數不多的盟國只是考慮他們直接的利益。而美國,儘管它受到那麼多的批評,但卻不影響別人的對它的敬仰和效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