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23日電/五位明星父親和他們的孩子在中國漫游,在西部沙漠騎駱駝,在東部海岸捕魚,在偏遠的西南部雲南省為了回家的車費賣蔬菜。一個爸爸不知道怎麼給女兒梳頭髮,不過給他幾集拍攝的時間,他就會了。另外一個爸爸需要和兒子在沙漠裡待三天,但是因為不會做飯,兩個人只能吃方便面。
這些故事情節是《爸爸去哪兒》的一部分。這個節目自從10月份開始播出之後,成為中國最受歡迎的電視節目之一,每周有6億多人觀看(網上下載量有6.4億多)。該節目第二季的冠名費達到了3.12億元人民幣,比第一季的冠名費高了10倍多。對《爸爸去哪兒》的搜索結果在新浪微博上超過了4000萬條。
是什麼讓這檔節目如此受歡迎?這檔節目展示了新一代的中國父親,他們是該國迅速發展的中產階級的成員,他們接觸了更多現代育兒知識,例如積極參與孩子的生活。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學前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李敏誼表示:“在傳統中國文化中,對父母的概念是嚴父慈母。但是在節目中,我們看到了對孩子更溫柔的父親,他們更多參與到孩子的撫養中。這個節目給現代中國社會提出了一個重要問題———在當今中國,父親的角色是什麼?”
儒家傳統指出,人性中最重要的莫過於孝:順從父母的意願,在父母年老時照顧他們。但是,中國父母越來越意識到應與孩子討論並尊重他們的選擇,這可能是讓他們為現代社會做好準備更合適的方式。育兒名人王人平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父母是與之共同成長的,並不是父母以20年前的觀念去指導20年後孩子的發展。”
(來源:新華網)
“大小愛玩”是微信新媒體雜誌,與傳統中國方式不同,它鼓勵父母讓孩子玩,其創始人之一周玲玲(音)表示:“我們的父母撫養我們和我們撫養自己孩子的方式存在巨大差別。有一個極端的例子,我記得朋友告訴我,她媽媽去上班時會把她綁在床上。”
《爸爸去哪兒》的一部分吸引力還來自於有機會窺探中國明星和他們孩子的生活。觀眾因看到明星爸爸在嘗試做飯、編辮子以及處罰孩子時遭遇失敗而歡樂———在依然受到“男主外,女主內”思維影響的社會,這些任務通常是留給媽媽的。
這些爸爸的行為讓普通中國人反思,“大小愛玩”另一個創始人嚴江寧(音)表示:“看節目時,我自己在反思自己是如何帶孩子的。我認為這是這個節目的部分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