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致歡迎辭。(中評社記者 楊犇堯攝) |
王道主張 中國需要“內力外王”
“王道思想起源於孟子,它的關鍵在於要有大國的支持”,劉兆玄以孟子所處的時代舉例,戰國是“一戰而的千里,再戰而得天下”的時代,因此孟子的主張在當時沒有得到諸侯的待見。
然而當下,隨著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走向極致,一個超級大的市場和一個勤奮的勞動力源形成了契合,造成了中國的崛起,劉兆玄說,目前中國是兩千年來唯一一個不是因戰爭而形成的大國,但是中國如果要成為“王道”,則有很漫長的路要走。
劉兆玄指出,“王道”就是要選不同的人、不同性質的事,用不同的設計來執行民主,他說,最早提到“王道”是在2010年,那時正好是台灣的行憲紀念日,他在“總統府”做了有關“王道”的報告,從那時其開始宣揚這種價值觀。
劉兆玄指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強國容易形成強勢的文化,也就是“己所慾,必施於人”,因而強的就變成了對的,各國之間的關係從“強弱”演化成了“對錯”,因而有了現在文明的衝突。
他分析道,比較中美兩個大國,前者是“內王外霸”,後者則是相對的“內霸外王”,美國政府在相對注重國內的社會公義時,卻在國際上實施監聽,然而中國在國際上則積極參與外國基礎設施援建,不介入戰爭,而且派出的維和部隊成為了目前聯合國的中堅力量。
劉兆玄指出,只有從“內霸外王”轉為“內力外王”,當政府在對個人、團體,企業乃至全社會都同樣有力時,內政和國際關係的處理才能接壤融洽,“王道”的追求才可以落實。
|